10月16日至17日,四川成都“天府書展”期間,青年作家吳佳駿攜新書《小魂靈》,分別在成都錦江區圖書館和“文軒BOOKS”(招商店)舉行了兩場分享會,活動由北嶽文藝出版社、四川新華文軒、錦江區圖書館聯合主辦。活動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讀者踴躍參加,現場氣氛甚是熱烈。
吳佳駿出生於重慶,是八〇後實力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尤其是近年來,其作品獲得了文學界的高度評價和讀者的廣泛關注,已有數十篇散文入選學生試卷作為試題出現。他曾獲“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冰心散文獎”“長安散文獎”“豐子愷散文獎”“絲路散文獎”等獎項。
吳佳駿的散文特色鮮明,他始終紮根故土,紮根人民,表達的是一種生命的困惑,對於人生追求和選擇之悖論提出自己的思考。有溫度、有態度、有情懷,屬於體情之制,充滿向上飛翔的堅定的意志力,閃爍著精神尊嚴的光芒,蘊蓄著催人淚下的情感力量。加之他有著創造詩境的不俗才華,更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某种先驗性,是一種典型的以關愛、信念和精神為依託的良知擔承。借用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著名文學評論家陳曉明教授的評價:“吳佳駿的文字有一種光亮的質地,帶著磨礪生活粗糙表面的力道,且擦出許多灼人而又溫情的火花。在他的筆下,即使再孱弱的生命都透出明媚。他只面對生活堅實的那些關節,去握住它,讓溫暖慢慢滲透出來。讀吳佳駿的文字,感動經久不息。”
在分享會上,吳佳駿講述了寫作《小魂靈》一書背後的故事。他説:“該書的創作始於2015年。裏面記錄的人、事、物,都來自自己回鄉的見聞和感受。它們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場景,特別是有些人,他們從小看著我長大,而當我長大了,我又無奈地看著他們老去。特別是自己熟悉的人一個一個地走了,心裏會變得無限傷感,甚至禁不住淚流滿面。”
吳佳駿還説:“這些人只是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不會留下一絲一毫,好似跟沒來過這個世間一樣,每每想到這些,我就想用自己的筆寫寫他們,他們是不該被遺忘的。”
的確如是,只要翻看《小魂靈》這本書,你會發現,無論是寫到物還是寫到人,都沒有逃過一個“小”字。吳佳駿説:“我之所以要記錄下這些‘小魂靈’的存在樣態,是因為它們跟那些‘大魂靈’一樣,都是不該被忽視、遺忘、踐踏和傷害的。”
同時,吳佳駿還講到他為何將書命名為《小魂靈》的原因,“首先,我在書中寫到的人物、樹木、動物等,形體上都是‘小’的。其次,‘小’還有一種精神指向。換句話説,我寫的都是不怎麼顯山露水的,處於邊緣之人的生存狀態,他們都不在聚光燈下,都是最底層的個體……”
當現場聽眾問及吳佳駿的寫作觀念時,他説:“我的作品,不管是寫什麼,最終都是在寫人,是為呈現人性的複雜性,彰顯生命的共通性。”
這其實在《小魂靈》中體現得最為充分,在他看來,書中的“小”也指他筆下人物默默無聞的狀態,他們不太受人關注,卻又一直在做著無私的貢獻。
分享會進行到尾聲時,吳佳駿真誠地説:“我也沒有故意去選擇由哪些“小魂靈”來構成這本書的主角。凡是被我寫進書中的,都是些我所熟悉的植物、動物和人。我經常在自己生活的周圍碰見它們,只是這次我是以文字的方式在向它們打招呼或點頭問好,將生活中的他們邀請到了紙上的花園裏來而已。”
分享結束後,現場嘉賓和讀者還紛紛上臺,朗誦了《小魂靈》書中的精彩片段,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
據悉,《小魂靈》還只是吳佳駿“微塵三部曲”的第一本,由北嶽文藝出版社精心策劃,重磅打造。後面還有《小街景》和《小卜辭》兩本,目前正在印製中,將在今年底與讀者見面。這三部曲,作者斷斷續續寫了七年,是他個人創作歷程中的“革新之作”。無論是語言、結構、視覺,還是主題的開掘和思想的拓展方面,都與他過去的作品不同,也與時下慣常所見的散文有別。這個系列所呈示出來的“文體革新”和“精神底色”,以及對生存的介入和承擔,使之具有一種人性深度和謙卑品質。這既是作者對仁愛的祈禱和呼喚,也是對人格和藝術一致性的確證。
李向麗女士是《小魂靈》的責任編輯,她説:“在這本書中,吳佳駿以他修行式的文學追求,禪悟式的文學才情,以及紮實、豐富、鮮活的底層生活經驗和巨大的同情、博愛之心,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群世間‘小魂靈’的存在樣態。他以文字之靈附體于山川河流、人間草木、萬千生靈,洞察、記錄它們的悲喜和歌哭、美好和溫馨、夢幻和憧憬,我為能責編這樣的好書感到十分榮幸和欣慰。”
另一位策劃編輯劉文飛先生是分享會的主持人,他坦言:“吳佳駿是八〇後散文家中非常值得關注的一位,也是北嶽文藝出版社重點關注的作者,我社曾在多年前為其出版過兩本散文集,都很受讀者歡迎。其中一本,今年還會再版。吳佳駿從來不寫市場流俗的風花雪月、心靈雞湯,他也不寫虛無玄幻的所謂的純粹文字,他寫的是深沉厚重的鄉土。面對故土,面對故人,面對白雲蒼狗的現實世界,他以抒情之筆暢寫心靈之書,真摯、真誠,給人以感動,催人淚下。這樣有力量、有深度的文字,其實已走失很久了。”(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