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暑假一開始,在鎮裏當老師的相生就來到神禾農業貝母基地工作,她説每年寒暑假她都會來這裡,想為家裏減輕負擔,同時也想學到一門技術。
阿壩縣神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19年3月入駐到阿壩縣各莫鎮哈拉瑪村若柯河牧場。
“我們公司現在就做兩頭,一個是資金投入,一個是技術開發,中間的産業就交給老百姓來做。”據神禾農業負責人鍾小軍介紹,現公司有川貝母標準化種植基地500畝,平均每天有60-80位當地村民在這裡工作。
村上每戶都會出勞動力輪流來基地工作,一天就能有140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轉的費用,一戶一年的收入能達上萬元。
如今這一排排整齊的大棚下的土地在2019年之前還是一片荒地。
“以前的村民種青稞、種馬鈴薯,到季節就上山挖藥,基本掙不到錢,有時候還會賠錢。”哈拉瑪村黨支部書記更尕甲木措説,後來村裏種青稞的也少了,土地也就開始荒廢了。
“這些荒廢的地在老百姓手裏發揮不了多大的經濟價值作用,但對我們來説每一寸都是寶貝。”鍾小軍説,種植基地的選址非常嚴格,公司在阿壩州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考察後,認為阿壩縣無論是從種植歷史還是海拔條件都是最佳。
基地建成後,更尕甲木措就連同村兩委一起發動村民來這裡工作:“我們就是想讓他們來這裡一邊務工一邊學技術。”
尕爾瑪吉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大學畢業後,她選擇直接回到家鄉工作,她説:“我們家裏四口人都在這裡工作,現在能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所以我也選擇回來。”
“我們這裡大學生都有好幾個了,有的甚至是畢業工作幾年了,又來到這的。”鍾小軍對此表現得非常自豪。
公司不僅是給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在工作實操中手把手傳授他們種植技術,鍾小軍説,“一個家裏有一個大學生,他掌握了技術,他們一個家族都可以進入這個行業工作。”
“家裏的弟弟妹妹畢業後都來這裡工作,生活比以前好了太多了。”談起未來,相生説她想在學會技能後,帶著全家都做這個生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村民在種植基地務工,參與種植的各個環節,真真切切的看到貝母種植這件事是通過技術手段達到良好的收益後,觀念自然轉變。以哈拉瑪村為點,能輻射帶動周邊一起發展。
在公司的五年計劃中,到2023年要實現基地佔地面積2000畝,産值10億元以上。年帶動用工上萬次,用工費上百萬元。為阿壩縣實現鄉村振興注入源源活力。(龐憶文 文/視頻 陳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