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給“放牛娃”一個別樣的“春天”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7-27 15:26:11編輯:龐捷
6月18日,走進位於阿壩州壤塘縣壤塘村的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學員尕讓滾正在點染一幅唐卡,這是他正在準備的畢業作品。“9+3”教育結束後,他就來到這裡學習唐卡繪畫,今年已經是第八年。


尕讓滾正在點染唐卡

2011年,壤塘縣政協副主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嘉陽樂住創立了覺囊唐卡傳習所,初衷就是為了讓家境貧困、待業的本地青年掌握一門手藝,改善原有的生活。
“如果他沒有到這個地方的話,他現在應該就在山上,不是農民,就是牧民。”創業園黨支部書記桑州看著尕讓滾説道,“這些青年沒有固定的工作,也沒有穩定的收入,我們不想他們把寶貴的青春都白白浪費了,只要他們不放棄自己,我們永遠都不會放棄他們。”
十年間,傳習所的專業科室不斷增加,發展到如今,已有唐卡、石刻、藏香等47個非遺傳習所。
學員也在不斷增多,傳習所秉承著有教無類的原則,不放棄每一個有理想的青年。不僅是壤塘,甘孜州、青海、西藏等地都有不少人慕名而來,現在這裡有3000余名青年從事著非遺生産性保護、活態化傳承工作。


傳習所中,一名帶著孩子的婦女正在描繪唐卡,近年來這裡的女性唐卡畫師越來越多

傳習所還與阿壩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達成校企合作,由中職校的老師在這裡教授文化課,畢業後,學員們還能拿到中職校的中專文憑。“這樣的話,哪怕他們以後不在傳習所工作,都能在社會更好立足。”桑州説。
今年就將有20個學員從傳習所畢業,畢業後如果選擇留在傳習所工作,每月有3000元的基本工資,還有産品收入的40%作為提成。“像從事服裝製作的學員,平均每月能夠有四五千的收入。”桑州介紹道。
據了解,文創産品可實現4000余元的每人平均年增收,這也使得文化産業成為壤塘當地經濟最重要的支柱,助推著全縣農牧民增收致富。
傳習所也結合時代發展不斷創新。“藝術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我們在學習和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也會學習不同類型的藝術形式。”據桑州介紹,傳習所與全國多所高校都有合作,學員在學習唐卡的同時還可以去到高校學習國畫、油畫等不同類型的繪畫種類。


學員但尚,雖然入學時間短,但已成為唐卡畫師之鄉中的“重要人物”

今年21歲的但尚,因為從小就喜歡繪畫,2年前來到這裡開始學習唐卡,他説:“學了唐卡之後,還想學其他類型繪畫的技法,比如宋畫。”
同時,傳習所也積極探索跨界之路。去年5月,覺囊唐卡傳習所與呼倫貝爾蒙古族源科研中心在成都舉行動畫片《喜一》合作簽約儀式,將傳統藏文化唐卡與動漫相結合。
近日,中國壤塘·壤巴拉非物質文化遺産景德鎮傳習基地也在陶溪川文創園區正式掛牌成立。
就業的多元化選擇,也讓這群曾經的“放牛娃”的未來更加讓人期待。(龐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