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區”是綿陽國防三線工業的代名詞。綿陽市公安局涪城區分局工區派出所地處中國(綿陽)科技城腹地,因國防三線工業地集中而得名。派出所自1959年建所以來,歷經了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改革開放”“經濟轉型”等重大歷史時期,見證了“長虹”“九州”“華豐”等一批國防三線企業和軍工科研單位的創建、發展、輝煌和改革,汲取了奉獻、創新、協作的“三線精神”,先後涌現出全國優秀治安民警雒均西、全國首批優秀人民警察張興林、全省優秀社區民警羅秀敏、陳雪飛等先進典型代表。
工區派出所緊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三大目標,在“化解矛盾、平安管控、服務群眾”三個方面狠下功夫,著力將派出所打造成為新時代躍進路上“愛民所”。
堅持多元化解,做實“源頭預防”
面對日趨凸顯的矛盾糾紛,工區派出所牢固樹立“不靠前就要斷後,不主動就要兜底”的理念,從矛盾糾紛源頭入手,從多元共治機制發力,實施矛盾糾紛“三調處”機制。針對日常接處警工作中受理的糾紛,派出所依託“1+3”公調對接機制,實行調解員24小時隨警作戰,與派出所值班民警共同編組、捆綁運作,趁熱打鐵、事不過夜,確保矛盾不堆積、不激化。派出所通過公調對接工作共成功調處矛盾糾紛436件,既及時化解了群眾糾紛,又極大解放警力資源,實現了民警和群眾“雙滿意”。
轄區內的百號樓裏因住戶搬遷糾紛等種種的矛盾,成為派出所一直牽掛的地方。派出所以“進得了門,説得上話,幫得上忙”為群眾工作實踐標準,採取民警幫扶“一對一”,民間調解齊上陣的方式,通過民警接力作為,利用社區資源、借助“綜治警務”平臺,組織“老兵巡邏隊”等方式解決住戶生活和工作難題,徹底凈化百號樓及周邊治安環境。在這種拉近距離、貼近生活、走進內心的轉變中,觸動了百號樓的住戶們,願意重新坐上調解桌,重提心中事。
像百號樓這樣的故事在工區派出所還有很多很多……經過歷年來的不懈努力,派出所通過統籌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整合一切可以使用的社會力量,構建起一個黨政領導、公安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的平安共同體。針對鄰里和家庭糾紛,派出所以小區院落為單位,把老黨員、治安積極分子、熱心群眾組織起來,成立“和事佬調解隊”,在社區民警的組織下積極排查調處鄰里家庭糾紛,自2018年成立以來通過“和事佬”作用的發揮,成功化解、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50余件,轄區多年未發生一起“民轉刑”案件。
創新防控模式,夯實“平安根基”
工區派出所緊扣省公安廳“最強實戰”“最強民力”部署,全面升級改造集“指揮調度、值班備勤、視頻巡防”三位一體的勤務指揮室,作為上下互動、左右聯動的“神經中樞”。
勤務工作按照社區警務隊、案件辦理隊和勤務指揮室的“兩隊一室”模式運轉。勤務指揮實行指揮長負責制,由每日帶班所領導擔任指揮長,帶領勤務團隊,每日收集、匯總、分析治安情況和警情,組織、調度、監督社區警務隊和案件辦理隊的常態勤務,實現情報引領警務,警力跟著警情走,分類組建了紅袖標黨員先鋒、黃哨子巡邏守護、藍帽子共建服務、綠徽章資訊收集、橙背心行業聯防等五支“涪安聯盟”隊伍,搭建“聯盟者之家”管理平臺,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建成全市首個“安防體驗館”,將其作為提高社區群眾安防意識的宣傳陣地和“涪安聯盟”群防隊伍的培訓基地,提升群眾和隊員的安防意識。涪安聯盟隊伍組建以來,共提供有價值線索260余條,協助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31人,所在轄區派出所入室盜竊案、扒竊、盜竊電動車等多發性案件同比下降50.7%、30.3%、31.3%。
派出所以轄區最大商住圈“1958”小區為試點,建立以人像識別、車牌識別、周界防越系統為主的外控圈,建立以“180度”全目監控、網路電子圍欄、保安巡更為輔的中控圈,建立以智慧門禁系統為核心的內控圈,形成內外閉合、三圈封控的智慧安防小區,自建成以來,小區實現了“零發案”。
心繫轄區群眾,做優“便民服務”
如何切實提高轄區群眾對民警的知曉率,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工區派出所下了大功夫。2018年,所內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設置專職民(輔)警,為群眾辦理流動人口、出租房屋申報,開具各項證明,接受群眾辦事諮詢,做到即來即辦、現場辦結、立等可取。每個社區辦公點均設立警務室或公安業務諮詢窗口,由社區民警提供預約、代辦、送證到府、工作諮詢等便民措施,在迎賓社區書記舒明英和社區民警陳雪飛、孟永剛的帶領下先後成立開鎖服務隊、防盜反詐宣傳隊、水電物業維修服務隊、青少年護航、老人照料、保潔服務等“舒媽飛弟”便民服務隊,為民辦小事,利小惠,增強群眾滿意度。(鄒邇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