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涪城:三個聚焦 奏響全面建設西部現代化強區最強音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1-19 10:35:18 編輯:傅遠偉 點擊:

新年伊始,綿陽市涪城區委六屆十一次全體會議提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擘畫了未來涪城發展的宏偉藍圖,點燃涪城幹部群眾同心築夢的澎湃激情。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在新的歷史起點,涪城區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高水準建設“四個強區”、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著力凝聚高品質發展新合力等方面,乘勢而上、砥礪奮進,譜寫全面建設西部現代化強區的涪城新篇章。

聚焦高品質發展高水準建設“四個強區”

“十四五”期間,涪城區將堅持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高水準建設“四個強區”,到2025年區屬經濟總量突破1000億元、建成1000億級園區、“四上”企業達到1000戶。

——加快建設“産業強區”,夯實西部現代化強區建設的基石。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不斷提高經濟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突出新型顯示、汽車電子、5G製造三大先進製造業主攻方向,加快構建“3+1”現代工業體系。聚焦三大先進製造業打造優勢産業集群、實施産業鏈生態圈構建計劃、加大企業梯次培育力度、提升園區發展能級和環境、開展品質提升和品牌創建行動,全面打響“涪城製造”。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1+6”服務業體系,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圍繞構建“1+2+3”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壯大。按照“三年三園三步走”規劃,梯次推進“千鶴桑田”蠶桑文化、“湖光山色”稻蝦親水濕地、“蔬香綠野”蘆筍大健康三大農業主題公園建設。培育農業特色優勢、做強農業科技、做優農業生産性服務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建設成渝地區數字經濟示範區。圍繞5G、大數據等領域,大力培育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創意等産業。加快推動數字技術對産業鏈全覆蓋,加速數字經濟領域新技術産業發展,拓展數字化場景應用。建設綿陽(科技城)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實施“企業上雲”工程,促進人工智慧技術攻關、産業培育、産品應用三位一體發展。

——加快建設“科教強區”,培育西部現代化強區建設的動能。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好科技教育資源,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性發展。

築牢創新基礎。全面參與成渝綿“創新金三角”建設、推動科技産業協同發展、提升科技城核心區承載能力。聚焦前沿領域,加強源頭科技創新資源導入。加快推進科技研發平臺、創新孵化平臺、科技服務平臺和科技園區運營平臺“四個平臺”建設。

培育創新主體。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引導激勵企業加大創新和研發投入。建立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體系。廣泛匯聚全國科研院所、高校創新資源,加快佈局合作項目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培育引進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基礎研究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創業團隊,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營造創新生態。系統推進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營造一流創新生態系統。構建一中心、多窗口、多園統一的“1+X”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一園一策完善科技園區政策支援、要素投入、激勵保障等長效機制。健全“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創新載體鏈,助推科技創新成果孵化、中試和産業化。

發揮教育基礎優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動教育振興,擦亮用好涪城教育品牌。加快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高品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高水準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強化全區教育資源統籌。加快推進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支援高校與企業優勢互補、協同創新,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市場化、産業化。

——加快建設“開放強區”,塑造西部現代化強區建設的優勢。堅持對內靠改革、對外靠開放,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積極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準。

深化關鍵領域改革。堅決落實創新驅動、科技城建設等三大改革任務。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鼓勵民營企業跨區域並購重組、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培育支援優質企業掛牌上市。支援區屬國有企業與友城國有企業跨區域開展各類資本和項目合作。

提升對外開放實效。推動與友好城區實現大範圍多領域共建共用。建好對外開放平臺,全力打通對外開放交通經脈,建設內聯外暢的貨運物流內陸港,暢通資訊流高速路。圍繞産業鏈價值鏈創新鏈,開展專業招商、精準招商、集群招商,推動招商引資由“2C”招企業向“2B”招平臺轉變,積極爭取央屬、省屬企業來涪設立區域總部、建設産業基地。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三度服務”20條措施,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四川領先的營商環境品牌。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行政審批效率和政務服務水準。深化落實銀企“鵲橋會”、企業家座談會、企業家“早餐匯”、“四上”企業全覆蓋走訪“四大常態機制”,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開創政商交往新局面。

加大對上爭取力度。搶抓“十四五”新機遇,做好重大項目策劃包裝,建立完善區級項目儲備庫。持續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力爭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和省、市計劃“盤子”。建立“每週到市、每月到省、不定期到國家部委”的常態化對上爭取工作機制。

——加快建設“全域強區”,構建西部現代化強區建設的格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區域空間佈局整體優化、功能體系整體完善、發展能級整體提升。

優化城鄉空間佈局。科技城新區(涪城範圍)以“科技至偉、生態至美”為理念,推動科技新區、産業新區、城市新區整體成勢,建設“創新驅動”主體功能區。臨港經濟發展區以“産城一體、園城一體”為理念,合理佈局文化創意、商務休閒等生活配套,建設“先進製造”主體功能區。中心城區以“有機更新、業態迭代”為理念,實現形態、業態、文態、生態融合發展,建設現代服務業主體功能區。農旅融合區以“農旅融合、綠色生活”為理念,形成“生態涵養區+特色鎮+農業主題公園”的“農科文旅商”融合發展格局,建設現代農業主體功能區。

提升城鄉建設經營水準。圍繞綿陽建設Ⅰ型大城市和成渝地區副中心城市目標定位,緊密對接全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為城市能級躍升提供充足戰略空間。加強規劃管控,注重“四態融合”,統籌推進城市“微更新”、暢通城市“微迴圈”、開展城市“微治理”。統籌推進全省百強鎮、經濟強鎮和中心鎮建設。探索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城鄉要素高效配置、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産業協同發展。

促進城鄉設施互聯互通。系統佈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大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建設應用。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和“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打通東西向大動脈,推動加快形成“一縱一橫”區域交通格局。同時,還要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加快培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強化項目投資支撐。實施擴大有效投資行動計劃,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等領域短板。推進産業、民生和社會事業等領域重大工程建設。鼓勵民營企業、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金融、醫療、養老等領域,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聚焦民生福祉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期間,涪城區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發展民生事業,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涪城區將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加大民生改善力度,辦好民生實事,有效增加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打造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創新就業工作體制機制,健全失業評估和失業預警機制。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職業的保障制度。

全面推進健康涪城建設。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成立區域“醫共體”。加大公共衛生領域投入力度,持續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準。推進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建設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推進醫養結合,積極發展健康産業。

加快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持推動公民道德建設、推進文明城市高品質建設、加強網路文明建設、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文化産業、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全覆蓋、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加快老齡事業和銀發經濟發展、加快托育事業發展。同時,還將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助殘等事業。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支援綠色技術創新,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産業。強化工藝技術綠色改造,培育發展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推廣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和新材料環保建材。

持續改善環境品質。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推動城鄉空氣品質全面改善。深化水污染防治,推進流域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水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果。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實施重點區域土壤整治工程。

加強生態系統保護。構建和諧優美的生態環境建設體系。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推行林長制。開展重要河湖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和迴圈利用,提高廢舊資源再利用水準。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

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全面依法治區,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強化安全保障能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深入推進依法治理。堅持依法治區、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快構建規範高效的制約監督體系,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和基層法治示範創建活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平安涪城建設。

提升城鄉治理能力。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半篇”文章。深化街道和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推行全科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構建開放共用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

強化安全保障能力。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和國防動員能力建設。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開展安全生産專項整治行動。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完善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嚴防重大公共安全風險。

聚焦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著力凝聚高品質發展新合力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始終,涪城將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凝聚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持續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政策措施的工作機制。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加強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健全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監督制度,更好發揮人民代表作用。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準。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激發全區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圍繞發展選好幹部配優班子。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年輕優秀幹部。強化幹部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鍊,提升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能力和水準。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統籌抓好各領域人才隊伍建設。

健全規劃實施機制。健全規劃推進機制和工作協調機制,細化規劃綱要年度計劃,實施項目化清單化管理,確保順利實現規劃目標。自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加強規劃實施效果評估、督導和考核,提升規劃的約束力、執行力。(楊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