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路獨特濃厚的煙火氣——“老成都”記憶青春的代名詞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3-03 13:16:57編輯:劉默然
如果你要問一個成都本地人,哪的煙火氣最濃?他一定會告訴你:建設路。這條起于計劃經濟時代的街道,是“老成都”記憶裏青春的代名詞。
上世紀50年代,成都作為全國八個重點建設的中心城市之一,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電子工業和機械工業基地。從此,位於工業基地核心區的建設路拉開了飛速發展的序幕。
家住建設路46號大院的楊阿姨,就是在1965年的時候第一次搬家到這裡,那個時候,紅光、國光、亞光......大批工廠落戶於此,一個個以廠區為圓心的生活圈也逐步形成。每個廠區院落都是“獨立王國”,幼兒園、醫院、菜市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但廠區之間的家屬也基本上很少來往。“那個時候這裡還是熱鬧,百貨大樓、電影院啥的都有,門口只有唯一的6路公交車,從現在川報大廈開到二仙橋,再到我們這裡。以前的房子嘛,都是標準的筒子樓,同一樓層的幾家還要共用廁所,生活條件和現在比是比較艱苦的。”楊阿姨回憶道。
穿越56年時光來到今天的建設路,伊藤洋華堂、鑽石廣場滿足了周邊居民一站式的購物需求,網紅小吃街每天吸引著大批學生、遊客前來“打卡”。人們休閒、娛樂的方式在不斷變化和升級,但建設路的繁華和煙火卻一如往昔。
提到自己居住的46號大院,楊阿姨更是感觸頗深。這個院子是90年代工商銀行為職工和家屬修建的宿舍樓,住了快30年,房子已經出現破損、漏水等情況,住在這裡的居民也因為房屋的幾輪交易變得複雜起來。“前幾年我都想搬出去了,之前這個環境確實住起惱火。”    
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成華區落實成都市委“中優”部署,在繁華都市中興建了一個個小公園、微綠地,改造了一處處老舊小區。近兩年,楊阿姨家所在小區進行了全面改造,安裝了健身器材等設施,原來的小區問題徹底得到了整治。去年,楊阿姨家門口500米遠的地鐵6號線正式通車,多路公交車和地鐵使得出行變得極為便利。到了週末,社區引入的社會組織專門邀請老師為“巧手隊”裏20多位老人教授手工編織、插花、剪紙等課程,楊阿姨的業餘生活也豐富起來了,鄰里關係也越來越和諧融洽。
在新的城市發展中,成華區始終堅持新思想引領、新理念統攬,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聚焦社區這個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初步實現城市有變化、市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
如今的建設路,要用隱在市井中的花藝茶坊、落在街角處的小書店、藏在街巷裏的咖啡廳,推動美學體驗和城市文化融入“衣、食、住、行、遊、購、娛”,讓更加豐富美好的城市生活體驗成就獨特的煙火氣和休閒味,讓“公園城市讓市民生活更美好”成為現代都市更廣泛的社會共識。
穿越時光的河流,建設路在新與舊的碰撞中相容並蓄,幸福美好生活在這裡得到了極好的詮釋。(湯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