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重慶市檢察院第四分院:60噸工業固體垃圾“變廢為寶”,守護美好“黔”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26 22:07:56編輯:渝軒
“檢察院的監督真管用,自從附近的垃圾填埋場整改後,空氣中再不會瀰漫刺鼻的臭味,家裏的窗戶終於可以常開了。”家住重慶市黔江區某街道某社區的居民陳某高興地説。11月22日,在收到黔江區生態環境局、城管局整改回復的一週後,重慶市檢察院第四分院和黔江區檢察院聯合對一起公益訴訟案件的落實情況進行了回訪。
兩個月來,惡臭盈天、污水橫流的垃圾填埋場煥然一新,而佔據其中最大份額的60噸工業固體垃圾還“變廢為寶”成了工業生産原料,而這一切都歸功於檢察機關、生態環境局、城管局等多個部門的共同監督整治。

60噸工業廢物、330立方米生活垃圾堆成“千層糕”
千層糕是群眾喜愛的點心。而在黔江區某街道某社區,有一座用60噸工業固體廢物垃圾、330立方米生活垃圾堆積的“千層糕”,這座“千層糕”常年散發出陣陣惡臭,嚴重影響附近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第一次去案發現場核實情況,剛好是夏天。我們步行了近30分鐘才到達山頂,走在山頂上感覺腳底下松鬆軟軟的。我們走到山邊上,隨手把石頭掀開,就能看到黑布袋和其他垃圾,污水往山底下流淌,現場發出來刺鼻的惡臭。”2021年7月底,四分院和黔江區檢察院聯合開展了一次公益訴訟線索調查,四分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助理謝文飛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前往該垃圾場時的情景,整個垃圾山呈現出多層不規則的平臺,不同層之間,有一個約3米高的橫截面,像是下雨後山體塌方,橫截面裸露出很多垃圾。
“我去到垃圾場的第一感覺,很震驚!”四分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吳軍介紹説。他們隨即將該地傾倒、填埋垃圾污染環境一案的情況向四分院分管副檢察長田維武彙報。7月29日,四分院正式對該案立案調查,四分院和黔江區檢察院的公益訴訟檢察官們立即開始了調查核實工作。
8月到9月初,吳軍一行人多次赴該垃圾場實地勘查,啟用無人機勘測渣場面積、體量及周圍環境,並進入臨近河流調查廢水排放處理情況。同時,制定調查方案,密集走訪黔江區環保、城管等部門和某街道辦事處,了解相關部門的職能職責和其履職情況。
經過仔細調查,檢察官們發現,該垃圾場係該社區居委為消除集體經濟項目空白,利用位於該居委的一處廢棄礦山設立棄土場用於接納建築垃圾,並於2019年8月正式開始對外收費運營。附近建築工地經常將整車整車的未經處理的垃圾堆放在後山,事後並沒有及時處理,造成垃圾填埋事實。常年堆積的垃圾,只要一遇大雨,垃圾滲濾液沿著山體流向山下村莊的池塘、農田和菜地裏,被殃及的村民們苦不堪言。

檢地協作,持續跟蹤解決垃圾影響
2021年9月7日,四分院向黔江區生態環境局、城管局發出檢察建議,要求其依法對該垃圾場履行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督促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履行環境保護職責,對傾倒的工業固體廢物與其他固體廢物分類處置,消除對環境的污染。
同時,黔江區審計局開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專項審計調查,某街道辦事處已關停了該垃圾場。
9月初,兩級檢察機關、區生態環境局、區城管局、區審計局、某街道辦事處組織召開整改現場會議,細化了整改措施。10月初,某街道辦事處利用挖掘機和人工處理相結合的方式,開始實施垃圾場固體廢物分類處置,330立方米生活垃圾被清運到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置。同時,採取夯實、堆體卸載、無害固體廢棄物攤平覆土、鋪設種植土、安裝渣場標牌等方式,將昔日露天堆放的垃圾場封閉並種草復綠,以便以後作為農林業用地使用。
為確保檢察建議督促履職取得實效,兩級檢察機關的檢察官們定期走訪現場,用無人機拍攝礦坑回填的具體情況,確定礦坑回填的深度、範圍,及時掌握回填進度;仔細查看現場回填的廢土情況,確保回填廢土符合回填要求,並對在回填現場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到生態環境局和城管局,進行風險提示。
這一系列的密集動作,無不彰顯各單位整治垃圾場的態度和決心。
半個月後,生活垃圾和無害廢物的問題解決了。然而,又一個難題擺在面前,60噸工業固定垃圾咋辦,這不可像其他垃圾一樣可以填埋或者焚燒處理。

廢玻璃纖維成了“香餑餑”,變廢為寶長效整治
“只要公共利益可能受損,再難的癥結也要解。”兩級檢察機關針對60噸工業固體垃圾清理的難點和痛點問題,多次主動聯繫環保、城管等部門,共同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方案。
“當時生態環境局和城管局下了狠心,一定要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吳軍回憶,在商討過程中,行政機關請來專業團隊對廢渣進行分析,發現工業固體垃圾主要為附近的建築工地傾倒,主體為廢玻璃纖維(機頭絲),無法確定污染來源,整改責任人也就無從談起。
出乎意料的是,檢察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們發現,隨著近年來環保要求越來越嚴,一些廢渣的銷路相當好,生産的廢渣隨産隨運,成為下游産業的原材料。在附近的黔江區正陽工業園區就有一家引進的善於利用廢舊機頭絲生産工業品的企業——重慶佳澤複合材料有限公司,而且廢玻璃纖維是生産電絕緣材料的極佳材料。
“沒想到曾經困擾我們那麼久的廢渣,現在居然成了寶貝。”研討中,黔江區生態環境局的工作人員感慨,得益於科技的進步和公益訴訟的“倒逼”,從而破解了困擾當地兩年的環保難題。
截止到11月初,60噸廢玻璃纖維已全部被清運至重慶佳澤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用於生産成電絕緣材料等生産原料加工成品外賣。而且,在生態環境局、城管局的積極努力和市區兩級檢察機關的有力推動之下,當地開始實行廢舊工業固體垃圾定時清理回收利用的做法,一條改造“快車道”向著當地的垃圾填埋場迅速鋪開。
“從礦坑回填到土地再利用,從變廢為寶到物盡其用,再過一段時間,這裡肯定又是一片綠草叢生的生機之地。”回訪中,望著沒有垃圾、漸漸復綠的土地,吳軍漸漸露出了笑意。
一幅天藍、水清、地綠、土凈的美好“黔”景,近在眼前。(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