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將群眾身邊的“煩心事”變成“暖心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17 15:11:32編輯:渝軒
“我們這個老小區自從改造了之後,環境變得更乾淨了,不用擔心時不時會掉落磚頭、瓦片等東西砸到我們了。”“之前我們小區的電線網線交織一坨,跟蜘蛛網一樣,改造之後清爽多了!”今年以來,沙坪壩街道針對群眾反映的老舊小區安全、環境問題,開展老舊小區提升行動,對轄區老舊小區進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改,群眾紛紛點讚。
這是沙坪壩街道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紮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沙坪壩街道堅持以深學促實幹,切實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實際行動,讓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變成放心事、順心事、暖心事。
“問題小區”變“幸福港灣”
老舊小區改造讓“老”居民過上“新”生活
沙坪壩街道氣象局家屬院修建於上世紀90年代,屬於典型老舊小區,共有兩棟44戶居民。由於年久失修,小區存在基礎設施老化、環境衛生差、墻體脫落、管網線路老化等問題。
在沙坪壩街道的努力下,今年6月小區完成了外立面改造、綠化提檔升級、小區道路修繕。剝落的墻皮更新為了青紅相間的外墻,裸露的空調外機加裝了防護機位,庭院內破損窗戶進行拆除並統一安裝鋁合金窗戶,破敗的綠化帶更新了喬木、灌木及各類花卉。“改造之後的小區,煥然一新,沒想到臨老了,還能住上新小區。”今年68歲的古盛碧對改造之後的小區很是認可。
“改就改到居民心坎上,變就變進群眾期待裏。”沙坪壩街道相關負責人説道:“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我們自始至終堅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真正解決居民需要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截至目前,沙坪壩街道在一心村社區、沙正街社區等5個社區進行了老舊小區改造,共涉及34棟樓,1051戶居民。
“等群眾到府”變“送服務到府”
點對點、面對面,服務群眾“零距離”
近日,在沙坪壩街道欣陽廣場看到,志願者們正發揮各自專業特長開展志願活動,他們忙著為退休老人講解防詐騙知識,為失業人員提供就業諮詢,醫療志願者現場提供健康理療、健康義診等志願服務。這是沙坪壩街道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志願服務集市活動現場。這樣的活動,幾乎每週都在這個地方上演。“街道的服務很貼心,以前我們諮詢點東西還要跑很遠,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夠問到了,特別方便。”沙坪壩街道李爺爺説到。
為強化隊伍建設,築牢紅岩志願服務組織,沙坪壩街道廣泛發動居民、老黨員、老幹部、老模範、專家、教授、律師、醫生、社工等各類專業人士和致力於志願者服務的普通居民,調整組建了262人的志願者隊伍。依託紅岩彩樂藝術團等文藝團隊,成立紅岩老年藝術志願者隊伍,依託校地共建國家鎂鋁合金重點實驗室等6個研學基地,成立紅岩志願者研學隊伍。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以新時代文明站所為主陣地,每月策劃實施志願活動項目,志願者和市民群眾就近就便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截至目前,沙坪壩街道累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志願集市活動”等各類志願活動36次,將志願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優勢資源”變“校外課堂”
打造中小學實訓學習基地和校外課堂
“要想成為未來人,就必要有看到未來的眼光,走進未來的勇氣和創造未來的能力。而這些,僅僅在校園裏是無法實現的。”在今年沙坪壩街道舉辦的校地聯動授牌儀式上,沙坪壩小學在介紹研學需求時提到,學生必須通過更多途徑了解真實世界的運作邏輯和現代社會的實踐場景,學校可以給他提供PPT、圖片、視頻,讓他們看、聽、讀,但研學基地這個“行走課堂”能讓他們走近、深入、體驗、實踐,讓他們成為某一真實情景中的一部分,讓他們從現在就能窺見未來的一角。
校地聯動研學基地是沙坪壩街道以“校地共建、協同發展”為主題,進一步拓寬校地合作渠道,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深挖轄區中小學研學教育特色優勢資源,全力打造中小學實訓學習基地和校外課堂。目前,沙坪壩街道已有重慶大學設計總院、區氣象局、沙坪壩水廠、金沙星座科創園,重慶大學“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六家校地聯動研學基地,為重慶七中、沙坪壩小學、育英小學、漢渝路小學等中小學提供了多場趣味性、體驗性、探究性、啟發性的課外實踐活動,成為了拓寬學生知識視野、鍛鍊邏輯思維、培養動手動腦能力的重要平臺和載體。(江曉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