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重慶市彭水縣把“以工代賑”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帶動村民務工增收為核心,“以工代賑”讓村民增收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從該縣發展改革委獲悉,在2019年至2021年的3個年度內,全縣累計投入以工代賑示範項目專項資金3945萬元,建設示範項目11個。其中:2019年度投入資金890萬元,建成棣棠鄉棣棠河大橋項目;2020年度投入資金1280萬元,分別建成鬱山鎮銅鑼村公路項目、長生鎮龍匯社區公路項目、三義鄉五豐村入戶道路項目、龍溪鎮漆樹村公路項目、龍溪鎮場鎮供水管網項目、龍溪鎮老橋村至走馬鄉沙田村公路項目;2021年度投入資金1775萬元,建設項目4個,其中:龍射鎮鍾山村公路項目,目前已實施完畢;潤溪鄉綜合示範片工程涉及的櫃子岩片區項目、汪家壩片區項目、沙壩片區項目等3個項目,目前正在加緊實施中。
在創新以工代賑,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彭水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整體謀劃、統籌實施的原則,針對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制定以工代賑推廣方式實施項目年度清單,優先採用以工代賑方式組織實施,吸納更多農村群眾務工增收。抓實項目佈局。重點聚焦特色集鎮、旅遊景區、工業園區、農業基地、農民新村等5類易地搬遷區域,選擇“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前期工作簡單、技能要求不高”的農田水利、鄉村道路、堡坎溝渠建設領域佈局項目,優先吸納周邊脫貧不穩定戶、易地搬遷群眾、邊緣易致貧戶和其他低收入人口等四類群眾參與工程建設,最大程度發揮“賑濟”效益。抓實群眾參與,將群眾參與作為主線貫穿以工代賑項目建設全過程,做到“建成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群眾”,實現“建設前反應民意、建設中吸納民力、建成後服務民需”。
同時,彭水還著重加強突出技能培訓效益,壓實施工單位培訓責任,採取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以工代訓、定崗培訓等方式,力爭培訓一人、就業一人,確保參建群眾至少接受1次崗前或崗中培訓,幫助務工群眾掌握或提升1門“新技能”。突出勞務用工效益,除組織農村勞動力參與以工代賑工程建設外,對建成的産業項目,通過與龍頭企業簽訂務工協議,構建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當地群眾穩定就業增收。突出入股分紅效益,通過培育重點産業,以龍頭帶動、政策推動、利益聯動的方式,構建“龍頭企業+村集體+集體經濟組織股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建成的以工代賑産業設施納入村集體資産管理範疇,擇優入股龍頭企業。突出土地流轉效益,引導以工代賑産業基地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項目實施地特色産業規模化發展。(楊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