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窮窩窩!——易地扶貧搬遷的四川青川樣板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7-08 11:16:38編輯:劉婷婷
水明山秀風光好、村美人和萬象新……初夏時節,走進青川縣沙州鎮青坪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片片碧綠的山坡,一壟壟勃勃生機的特色産業,一張張喜笑顏開的笑臉,讓這繽紛的鄉村更加絢麗無比。
搬出深山,住進好房子,過上好日子。近年來,四川青川縣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因地制宜,借助良好的生態資源稟賦優勢,採取“大集中、小分散”等方式搬遷,按照“三個一融合”模式發展,著力破解“怎麼搬、怎麼建、怎麼富”等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探索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一個點:搬出深山“挪窮窩”
整齊美觀的白墻灰瓦房舍,乾淨整潔的寬敞庭院,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鬱鬱蔥蔥的綠地,平坦寬闊的道路......青坪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格外引人注目,成為了青山綠水間的一道獨特風景。
“以前住的房屋破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很不方便。如今搬進了新房,乾淨又整潔,環境特別好,住著很舒服。”今年47歲的村民杜保珍,從住土坯房,再到現在住上“小洋樓”,他用自己的安居經歷,見證了當地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的成就,説起來滔滔不絕,顯得十分滿意。
杜保珍一家5口人,原本住在破舊的土房子,遇上颳風下雨,一家人都提心吊膽。土地貧瘠,全家只能靠種玉米、黃豆和油菜,解決基本溫飽。山高路陡,出行很不方便,平時很難進一次城。現在,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交通方便,環境優美,讓杜保珍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青坪村地處高山深谷,公路沿線可用於選址建房的土地十分匱乏,想搬遷的群眾對“搬到哪去”充滿擔心,不願搬遷成為工作推進的主要瓶頸。如何讓群眾“樂意搬”?沙州鎮通過召開三級幹部會、臨時支部會、群眾動員會、一對一答疑解惑會和方案公開評審會“五會”,幫助群眾算好集中建設節約賬、交通便利賬、醫療衛生賬、産業發展賬、增收致富賬“五賬”,並對搬遷戶實行鎮村幹部“一幫一”工作法,跟蹤解決搬遷過程中出現的具體矛盾和問題,有效實現了搬遷戶由“要我搬”向“我要搬”的轉變。最終確定,青坪村集中安置貧困戶19戶65人,非貧困戶24戶97人。
回想起搬遷前,村民焦元強不禁感慨:“當時發動搬遷時,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現在安置點水、電、路、網設施完善,還配備了健身、休閒等娛樂場所,真是搬出了‘窮窩窩’,邁向了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後解決了許多問題:一是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二是外出務工就地就業很快,三是交通物流更好農副産品更容易賣俏,四是看病就醫更方便,五是提供公益性崗位,一部分人經濟來源更有保障......”縣發展改革局副局長李力一語道出了搬遷後的諸多好處。
吃飽穿暖有房住是生活的最基本保障,也是脫貧攻堅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為切實保障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過程中,青川縣委、縣政府圍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立足當地實際,緊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的總目標,集中優勢力量,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十三五”期間,青川縣易地扶貧搬遷1856戶5605人,現目前已全部完成搬遷,完工率100%, 搬遷精準率100%;每人平均住房面積24.86平方米,住房建設資金補助兌現率100%;2016年至2019年,共建集中安置點8個,集中安置352人,分散安置5253人。
“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實施,從根本上改善了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切實解決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助推了貧困群眾脫貧奔康步伐,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多贏’。”青川縣委書記羅雲説。
一處景:高“顏值”成旅遊打卡地
青川白龍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擁有豐厚的旅遊資源,顏值高、盛名揚,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古色古香的連廊、傳統的合院式建築風格、瓜果飄香的房前屋後,讓人眼前一亮的青坪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位於白龍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腹心地帶。
按照“四合院、撮箕口、吊腳樓”的川北傳統民居風格,青坪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緊緊依託現有的生態資源優勢,圍繞青川全域旅遊發展思路,結合當地民俗文化元素,將安置點向景區靠,將安置點作為鄉村旅遊景點打造,規劃建設“湖山竹院”四合院一座和連排民居安置區。四合院裏面大院套小院,院中有院,院中廊道貫通,建有祠堂和農産品展示廳,大院前方建320平方米的雙層觀景平臺。民居安置區前庭後院,青瓦白墻,錯落有致,遠眺白龍江,近賞綠茶園,生態清爽,宜居休閒。
依託獨特村容村貌和便利的交通區位優勢,青坪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高“顏值”成鄉村旅遊打卡地,村民強錫香剛開的農家樂也有了一個新名字——“茶山第一家”,每逢節假日來村裏遊玩的市民越來越多。
“我們農家樂才開張沒多久,生意就接了好幾波了。”村民強錫香已經嘗到鄉村旅遊的“甜頭”:5月16日,他們辦了酒席,最近還接到了週末前來鄉村旅遊吃飯的預訂電話。
“今天有親戚朋友來做客,也有外地遊客來村上玩,他們都想看看我的新家。我打算今年好好開辦農家樂,靠著發展鄉村旅遊致富。”強錫香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家有4口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發展鄉村旅遊,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就業,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青坪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景村融合,不僅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提升了群眾居住品質,更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真正讓群眾住上了好房子,吃上了“旅遊飯”。
眼下,正是踏青出遊的好時節。近段時間,青坪村一壟壟“白葉一號”茶苗長勢喜人,煥發勃勃生機。眼下雖然茶苗還很小,但站在青坪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遠眺茶園,目之所及,高低錯落,還是很“扯眼球”。
青坪村,曾經的這片荒山,如今吸引了一撥又一撥前來觀光的遊客,持續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這裡生態環境好,居住環境美……”近日,廣元市遊客向先生週末帶著家人到青川白龍湖看湖光山色,就近到青坪村易地扶貧安置點旅遊,被這裡的自然風光、生態宜居驚嘆連連。
“這裡是最美安置點。”談到青坪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青川縣委副書記、縣長劉自強説:“只要緊緊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充分挖掘鄉村綠水青山,美麗風景一定能轉化為美麗經濟。”
一片葉:致富一方百姓
五月的青坪村山上陽光正好,樹上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清新的空氣中混雜著淡淡的茶香。太陽剛升起來,村民王正全就趕忙起床,到“白葉一號”基地忙活起來。
“今年三月至今,我在茶園裏管護務工,按最低每天100元保底收入計算,現在至少收入8000多元了,增收渠道有了,我心裏也就踏實了,這都是易地扶貧搬遷帶來的。”談到這一切喜人變化,王正全臉上的笑容又多了起來。2018年10月,王正全在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搬遷到青坪村易地扶貧安置點,住上了新房子,找到了增收門路。
沙州鎮青坪村位於白龍湖畔的高山地帶,是省級貧困村,地處偏遠,耕地面積少,交通不便,老百姓常年靠種玉米、種馬鈴薯養家糊口,無支柱産業,屬名副其實的“清貧之村”。搬出去,怎麼活?成為搬遷戶們問得最多的問題,為打消搬遷戶的顧慮,讓老百姓不僅能安居還能樂業,成了青川易地搬遷安置後的頭等大事。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挪窮窩、換窮業,在搬遷中,青坪村易地扶貧安置點充分考慮搬遷和産業同步規劃原則,堅持以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為目標,精心謀劃和實施後續發展措施,因地制宜發展“白葉一號”茶産業,讓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産業,富裕一方百姓。
2018年10月,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牽掛關懷和凝聚著浙江人民深情厚誼的“白葉一號”茶苗從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遠嫁到青坪村“安家”。如今,青坪村建成“白葉一號”茶葉基地1226畝、青坪龍井43號茶園示範園1600畝。茶園豐産後,茶葉産值將達4500余萬元,戶均10萬元,村集體經濟實現450萬元。
“白葉一號”項目採取“企業+專合社+基地+農戶”的建設模式,並探索建立健全“五金”利益聯結增收機制,讓貧困戶流轉土地收租金、就地務工掙薪金、茶苗折資得股金、委託經營拿酬金、集體收益分現金,共用項目紅利。
“感謝黨的好政策!”談起易地搬遷後發展茶産業,55歲的貧困戶焦志會不住地點頭稱讚,給我們算起了細賬:“我家流轉8畝土地種植白茶,土地流轉費收益2400元,流轉3畝土地種植綠茶,保底集體分紅全家收益190元,平時偶爾還要到園區務工收入一部分,茶葉豐産時,收入還會大幅度增加,如今日子過得很幸福!”
易地扶貧搬遷與産業的無縫結合,成為青坪村群眾脫貧路上的“造血機”。“浙江親人不但送茶苗,平時還要送技術,更讓大家放心的是,投産後,浙江茶葉集團將按保底價收購,村民種茶積極性很高。”青坪村支書王永明介紹説,有了致富産業,當地已有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返鄉種茶。接下來,村裏將建茶葉加工廠,形成完整的茶葉生産線,讓村民穩定致富。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青川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破解了農村困難群眾基本住房問題,讓貧困群眾實現安居樂業,正大步邁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新生活。(唐續宗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