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數量在全國率先突破6000列圖片由成都國際鐵路港提供
前8月成都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24.9%,高出去年全年增速8個百分點。
成都外貿逆勢高速增長的支撐力在哪、有什麼亮點、後勁動能如何?
半個月前,成都國際鐵路港上演一個重大歷史性突破: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數量在全國率先突破6000列。這一突破,既展現了成都的開放之勢,也與昨日亮相的一組數據相輔相成。
昨日,成都海關公佈了前8月外貿進出口運作情況。今年1-8月,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146.7億元,同比增長22.7%,在全省外貿運作中,成都的“主幹”引領作用突出,繼續保持著“領頭羊”地位。
據海關統計,前8月成都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4545.2億元,同比增長24.9%,佔四川進出口總值的88.3%。與去年全年同比增速16.9%相比,今年前8月成都外貿同比增速高出去年全年水準8個百分點。
眾所週知,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給開放型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小衝擊和挑戰。那麼,成都外貿逆勢增長的支撐力在哪、有什麼亮點、又有怎樣的後勁動能?
1問
支撐力在哪?
數據説話:1—8月,成都外貿進出口總值4545.2億元,同比增長24.9%。其中,出口2559.3億元,同比增長25.2%;進口1985.9億元,同比增長24.4%。
密碼解析:持續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
國際通道“暢”供應鏈“穩”
“今年以來,成都外貿進出口各單月同比增速均保持在‘兩位數’。”昨日,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説。
從成都海關提供的一份名為“成都外貿逐月圖”數據表中,記者了解到今年前8個月各月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速,因受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今年1月份同比增速是最低的,為12.1%,同比增速最高的是今年5月份,達49.0%,而今年8月份同比增速為24.9%。
今年,一場全球蔓延的疫情,給各行各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特別是國際客運航班驟減甚至停運,國際貨物運輸受到了阻礙,按理説這種影響必然會傳遞到外貿運作上。那麼,為什麼成都今年以來各月的外貿進出口還保持著“兩位數”的穩定增長呢?
從2016年3月開始,TCL就搭乘成都的中歐班列,組貨成TCL專列,把大量的半成品、零配件從成都運往歐洲,4年裏TCL成都工廠出口量和出口額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遞增。今年,儘管遭遇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但是成都克服疫情對班列開行計劃和組織發運的不利影響,全力保障了中歐班列(成都)在疫情期間不停運,有效確保了國際産業鏈暢通、供應鏈穩定。
這一舉措,讓TCL深受益處。據TCL成都工廠供應鏈部經理蒲海介紹,在成都的國際物流通道暢通保障下,促進了TCL出口實現逆勢增長,僅今年一季度TCL搭乘中歐班列(成都)的出口同比增長了200%。蒲海説,正是基於這種高效暢通、低成本、無縫連接的國際物流開放通道優勢,TCL計劃年內把80%的産能轉移至成都。
疫情發生後,作為國內大迴圈戰略腹地和國際大迴圈門戶樞紐,成都充分發揮泛歐泛亞國際門戶樞紐優勢,一手加密國際班列,一手推動國際(地區)航線“客改貨”,有力保障了供應鏈穩定,促進了國內外市場迴圈。
在疫情影響下,國際航空運輸受到較大衝擊,國際客運航班大量取消,銳減客運航班腹艙載貨運輸能力。成都主動與全市外貿型重點企業對接溝通,掌握企業訴求,實時跟蹤企業生産進度和進出貨安排,並與航空公司積極銜接,根據航班安排為企業制訂應急解決方案,全力保障我市重點企業國際航空供應鏈暢通。
疫情期間,成都以國際航空供應鏈保通保運保供為切入點,在持續協調推動全貨機定期航線穩定運作的同時,積極支援航空公司開通“客改貨”國際(地區)航線,並啟動重大運輸包機業務,“三箭齊發”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資運輸、國際貿易企業進出口、外向型加工貿易企業國際採購等航空運輸需求。今年5月,雙流國際機場起降架次超過2.4萬,位居全球第一,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
昨日,記者從成都民航西南管理局公佈的最新數據了解到,8月份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實現貨郵吞吐量5.37萬噸,同比下降6.96%,接近去年同期水準。
2問
亮點是什麼?
數據説話:前8月,成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435.6億元,同比增長42.6%。同期,成都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3519.2億元,同比增長28.7%,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
密碼解析:主動融入“雙迴圈”新發展格局。
“一帶一路”外貿進出口增速翻倍
相比于往年,今年成都外貿進出口逆勢增長的背後,又呈現怎樣的變化和亮點?
對此,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今年以來,成都外貿運作在全省持續保持“領頭羊”地位,“主幹”引領作用較為明顯,而從外貿運作特點來看,除了加工貿易進出口較快增長、對東盟和歐盟進出口迅速增長等特點,成都的“一帶一路”外貿持續快速增長、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占比較大且增長快,成為外貿運作中的一大亮點。
翻閱成都海關的統計報告,記者發現最近幾年裏成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外貿進出口均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2019年成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外貿進出口1714.2億元,同比增長23.0%,而今年這一增速迅速提升至42.6%。
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但也有“路徑”可尋。
疫情發生後,給全球供應鏈帶來極大的衝擊。在成都,政府和企業都共同認識到保持産業生態圈的穩定性和企業配套鍊的安全性是當務之急,而規劃建設産業功能區成為破解這一難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之策。成都把112個産業園區進行整合,聚焦主導産業制定産業鏈全景圖、産業生態發展路徑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表,構建66個産業功能區、14個産業生態圈,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同時,為了讓企業儘快復工復産、穩産滿産,春節期間,成都就按照黨中央和四川省委的統一部署,在精準有效防控的基礎上,開始分行業研究部署企業復工復産。在企業復工復産面臨最困難的時候,成都及時組織開展了“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活動,8個産業發展專班、1萬多名産業發展服務專員蹲點服務企業,面對面地聽取企業意見,幫助企業解決現實難題,增強企業家恢復生産的信心。
面對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成都打出了“組合拳”。而持續逆勢增長的亮眼外貿數據,正是對這個“組合拳”予以的回應。
面對疫情的挑戰和考驗,成都充分發揮泛歐泛亞國際門戶樞紐的優勢,全面形成開放新格局,厚植開放合作新優勢,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以大開放引領大發展,增強對外互聯互通功能,拓展對外發展空間,有力地保障了供應鏈穩定,促進了國內外市場迴圈。
目前,成都主動融入國際國內“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在拓展國際迴圈的同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國內大迴圈,助推新經濟,全力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3問
後勁動能如何?
數據説話:前8月,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3486.8億元,同比增長29.1%,進出口規模在全國綜保區中連續29個月繼續排名第一。
密碼解析:開放創新是最大變數和最強動能。
打造高品質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
同比逆勢增長近三成,連續29個月居全國綜保區之首,成都高新綜保區進出口“搶眼”的背後,實際上是成都搶抓産業轉移機遇、推動結構優化佈局,促進開放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
成都高新綜保區設立之初,就明確了發展切入點——突出西部開放競爭優勢,主打高新資訊産業。目前,成都高新綜保區已雲集英特爾、富士康、德州儀器、戴爾、莫仕等世界500強及跨國企業。隨著區內不斷承載的新項目達産量産,有力地拉動了外貿整體增長。早在2018年4月,成都高新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54億元,超過江蘇昆山綜保區和鄭州新鄭綜保區,躍居全國綜保區首位,至今已連續29個月佔據榜首。
作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始終將産業培育作為“生命線工程”來落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創新性企業集群,推動創新創業創造。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聚集科技型企業超5萬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專利授權量超過2.7萬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近200件。
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産力。放眼全市,成都始終把培育市場主體、增強有效供給作為重中之重。今年前7月,成都新增市場主體35.5萬戶,同比增長21.7%。
開放創新是新時代成都發展的最大變數和最強動能。疫情發生後,成都進一步聚焦産業生態圈建設,推動積體電路、智慧終端、汽車、高端裝備等産業強鏈補鏈。電子資訊是成都的支柱産業,去年産值逾8000億元。得益於生産要素集聚和産業配套同城化,京東方、英特爾等企業在疫情中保持穩定運作,訂單逆勢增長。
與此同時,今年成都在産業功能區規劃建設了54個科創空間。成都以科創空間為載體,推動優勢資源向産業功能區集中集聚,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務和高品質生活配套。通過聚焦規劃建設高品質科創空間,以産業功能區構築細分領域生態優勢,以科創空間構築主導産業動力源泉,加快培育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
如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成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也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正加快推進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兩區一城”建設,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提升門戶樞紐地位能級,努力形成以開放、科技、改革、文化為內核的城市動力機制,全面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整體協同性,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楊富 製圖趙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