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沙飛第一眼看到爺爺沙依諾夫的雕像,激動得紅了眼睛,“太像了!”
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5週年紀念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線上,擁有中國國籍的俄羅斯老兵沙依諾夫,一定是特殊的一位。
厭惡戰爭,卻被徵兵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內戰,1919年,沙依諾夫在受傷後輾轉隨難民進入中國。1934年,擁有修車技術的他,被人舉薦到劉湘的第21軍戰車大隊任少校,為部隊培養機動車駕駛員,並維修保養戰車。
新中國成立後,沙依諾夫成為成都七中的俄語老師,後隨妻子工作調動到陜西,68歲退休,1984年在成都家中去世,享年91歲。
沙依諾夫的一生,見證了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跨越國界的正義與溫情。
在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5週年紀念日來臨之際,牽頭翻譯沙依諾夫手稿、4次赴俄羅斯為沙依諾夫尋親的成都媒體人劉勇,再次發起為沙依諾夫塑像的倡議。9月2日,這尊由四川省美協雕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嚴永明親手製作的沙依諾夫雕像,經正式簽署協議,捐贈給劉氏莊園博物館,計劃作為川軍出征的抗戰內容陳展。
↑沙依諾夫雕像。
3天為川軍老兵沙依諾夫塑像
“我是上週六(8月29日)找到嚴老師,希望他為沙依諾夫做一尊雕像。”劉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個想法,源自2018年與沙依諾夫的俄羅斯親人取得聯繫後得知,俄羅斯的親人多年也在尋找沙依諾夫,並根據劉勇主編翻譯出版的沙依諾夫手稿內容,為他做了詳細的圖文資料和塑像。“希望中俄兩國人民的民間交流,也是互動的。”劉勇説,所以,他們希望能夠為沙依諾夫塑像,加上沙依諾夫當時在劉湘的川軍任少校,參加抗日戰爭,所以也聯繫到劉氏莊園博物館捐贈雕像和影像圖文資料。
嚴永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也是自己第一次得知沙老的故事,深受感動,“一個厭惡戰爭的人,但他不是懼怕戰爭,為了正義,他仍然可以上戰場。”嚴永明説,他用了一天半,初步創作了沙依諾夫雕像的泥胚模型,接下來還需要一天多時間精修,就可以進行下一步工藝。
↑雕像作者。
儘管還只是模型,沙依諾夫最小的孫子沙飛第一眼看到,就激動得紅了眼睛,“太像了!”沙飛忍不住用頭儘量貼近模型,拍下了這場時隔36年的“重逢”。在沙飛7歲時,時年91歲的沙依諾夫在家去世。
↑沙依諾夫的孫子看著爺爺的雕像。
9月2日下午,劉勇、沙飛、嚴永明分別代表發起者、沙依諾夫後代、雕塑創作者,與劉氏莊園博物館副館長肖映雪簽署了捐贈協議。肖映雪表示,這尊雕像將結合抗戰主題和劉氏莊園博物館的抗戰內容,並收集更多的作品資料,計劃在博物館展出。
↑沙依諾夫雕像捐贈給劉氏莊園博物館。
沙依諾夫後代兩次飛赴俄羅斯尋親
故事要從1994年説起。與沙依諾夫有著“一師之緣”的劉勇,在沙老去世後無意間獲得了他的俄語自傳手稿。畢業于俄語專業的他,和一大批俄語譯者及愛好者將手稿翻譯成《尋找沙依諾夫——俄羅斯人的成都傳奇》,就此揭秘了沙依諾夫的傳奇人生。隨後,對應的俄文圖書《60年,一個俄羅斯人的中國傳奇》發行。並在2012年正式啟動“尋找沙依諾夫”紀錄片的拍攝,記錄了沙依諾夫後代兩次飛赴俄羅斯的尋親之旅。
正是在俄羅斯電視臺播出的關於沙依諾夫的紀錄片報道上,沙依諾夫的俄羅斯親人發現了一張老照片。這張照片珍藏于沙依諾夫後代手中,而俄羅斯親人手裏也有一張同樣的老照片。
“後來了解到,這一支應該是沙依諾夫的舅舅後代,也就是他母親的兄弟。”劉勇説,“認親”後,雙方書信往來,都表達了希望親人們能夠團聚的心願,但始終沒能成行。他們也希望通過這次塑像,能夠有更多的人了解、認識沙老的百年傳奇,推動這場跨世紀的親人團聚。
回顧
沙依諾夫的傳奇一生
↑成都七中100年校慶志圖。
1914年,沙依諾夫從俄國一所師範院校畢業,當了一名鄉村小學教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被徵兵上前線,並在蘇俄內戰中再次被徵兵。厭惡戰爭的他隨後脫離軍隊,越過國境線到中國,從哈爾濱到上海、漢口、重慶和成都,輾轉多地,長時間從事機械修理技術工作。
1934年,沙依諾夫被推薦到劉湘的第21軍戰車大隊,任少校技師,為川軍部隊培養了一大批機動車駕駛員,維修保養幾十台戰車。
1937年11月,沙依諾夫接到命令去南京第七戰區長官司令部報到,維修繳獲的日本坦克。12月10日,因戰事,第七戰區長官司令部轉移到了漢口,沙依諾夫不用繼續前往南京。3天后,南京大屠殺開始。後因劉湘去世,沙依諾夫等人被留在漢口無人顧及。不得已,沙依諾夫和同伴開了兩輛被扔下的戰車交回重慶,又輾轉回了成都。
1952年,沙依諾夫正式成為成都七中的俄語老師,繼續從事他在俄羅斯未完成的教師事業。
1959年,沙依諾夫隨妻子工作變動到陜西。
1984年,沙依諾夫在成都家中去世,享年91歲。(紅星新聞 于遵素 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