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庹”作單位測量臥室的長度、用“拃”作單位測量書桌的長度……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四川樂山有部分學生把數學家庭作業帶回家,不少家長頓時崩潰:“連字都不認識啊!”還有家長誇張地表示:“示範了好多遍,差點血管爆了!”
原來,“庹”和“拃”是小學二年級數學課本上的內容。對此,有數學老師表示,這兩個單位不是現在的長度單位,只是借助“身體尺”測量,讓學生們對“釐米”“米”等長度單位有更加直觀的感受,也容易學習和理解長度單位。
家長崩潰:
“庹”“拃”咋念?太生僻了!
9月1日,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就有家長遇到了煩惱。“用‘庹’作單位測量臥室的長度、用‘拃’作單位測量書桌的長度……”一位家長曬出兒子的數學家庭作業,並吐槽説,“當時我就震驚了,連‘庹’‘拃’這兩個字都不認識啊,怎麼量?”
最終,在翻閱字典後,這位家長才知道這兩個字的讀音和含義: 所謂“庹(tuǒ)”,就是成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之間的距離,約5尺;所謂“拃(zhǎ)”,就是張開的大拇指和中指兩端間的距離。
原來,這是小學二年級的數學作業。還有一位家長表示,開學第一天(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示範了好多遍,差點血管爆了!”
對於“庹”和“拃”,有不少家長表示難以理解,這樣的單位不是常用的度量單位,不知道為何讓小學生學這麼生僻的知識。另外,根據字典上解釋,“庹”是成人兩臂左右伸直的長度,小學生又如何去量?
老師釋疑:
培養學生對長度單位的直觀感受
帶著家長的疑問,紅星新聞記者諮詢了樂山市某小學數學老師楊老師。她告訴記者,“一庹”“一拃”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課“長度單位”中的內容。
據楊老師介紹,古代人常以人體的某些部位來作為長度單位。“庹”就是雙臂伸展後的長度,“拃”就是張開的大拇指和中指兩端間的距離。課本上有“拃”的注音,“庹”也給同學們講過注音和寫法,但是只要求他們認識,不要求他們會寫。
“因為生活中不可能隨時帶著一把尺,同學們剛開始學長度單位,對於釐米、米等長度單位都是完全陌生的,沒有概念。”楊老師表示,這節課的出發點是教同學們學會用身體的部位測量長度,相當於就是一把“身體尺”。
楊老師解釋説,“一庹”就是小朋友兩臂伸直的長度,跟身高接近。對應到二年級小朋友的身高,“一庹”大概就是1.3米。上課時,會讓學生互相量對方雙臂伸展的長度,這樣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1米”的概念。
此外,課本中除了“一庹”“一拃”,還有“一步”“一腳”等。比如正常一步大概50釐米,會讓同學們用腳步測一測教室的長度或者跑道的長度。
楊老師表示,雖然家長們可能一開始看到這兩個字很蒙,但是從實際教學情況看,學生們不僅不抵觸,還學得特別開心,非常感興趣,家長們完全不必擔心。(紅星新聞 顧愛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