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一恒(中)參與華為“天才少年”簽約儀式。
近日,一批高校博士畢業生因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項目,屢屢衝上熱搜,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
8月8日,又一位博士畢業生劉大一恒入選了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本碩博均就讀于四川大學電腦學院(軟體學院)的他,畢業後將加入華為核心研發團隊——雲語音語義創新LAB,參與NLP技術的探索與突破。值得一提的是,還沒滿26歲的他,也是西南地區首位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第一檔的學生,畢業起薪為200萬元。
面對華為開出的頂級offer,長時間紮根實驗室,專注于學術的劉大一恒告訴記者,自己看中的不是薪資,而是華為對基礎技術的重視和人才培養制度。
入圍“天才少年”:
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8月9日晚,當接通電話的那一刻,劉大一恒仍在猶豫要不要接受採訪,他説自己想“儘量專注研究”,保持低調的態度。對入職華為的過程,他特意向記者解釋,因涉及隱私,不太方便講述。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是華為主動伸出了橄欖枝。“華為公司對人才很重視,基於學校之前對我的報道,他們主動聯繫了我。”
投遞簡歷後,劉大一恒經歷了5-6輪的選拔和面試。“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輪和華為副總裁的交流,感覺到他們對科研、學術以及民族核心技術很看重,不會像其他公司那樣比較重視短期的盈利。”對劉大一恒而言,他更看重長期的技術創新和突破,讓所學知識立即變現並不是目前他最迫切的追求。“雖然也有其他大廠開出類似的工資,但我更看重華為對人才的培養,公司也不需要我短期為他們帶來太多盈利。”
雙方在價值理念上的合拍,最終促成了這次牽手,預計年底博士畢業的劉大一恒,最終成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項目,並拿到了華為開出的200萬元年薪offer。這個令旁人羨慕的數字,對他而言,更像是多年學習研究的總結和展示。“我覺得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通過一路上的積累,走到了現在。”
常年紮根實驗室
從投稿被拒到入選頂級會議
沉穩、內斂、有毅力是劉大一恒對自己的評價,一路走來,從本科到博士,他的科研之路並不輕鬆,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代價,也承受著孤身奮戰的壓力。很幸運,從小熱愛電腦的他,最終把愛好變成了職業。
早在本科階段,他便習慣了放棄寒暑假的休憩,轉頭扎入自習室和機房內,為ACM程式設計競賽等一場場學科競賽訓練、備戰。
在不分日夜的鑽研中,冰冷的代碼程式在劉大一恒眼中逐漸變得“可愛”起來,他對於專業的興趣也日益濃厚。這一切讓劉大一恒決定沿著電腦這條路一直走下去——2015年,他以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學校本碩博連讀的保送機會,開啟了新一段旅程。
在頂級學術會議發表論文,是所有優秀研究生必須經歷的一道關,劉大一恒也不例外。
從大學第四年開始,他便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前行,堅守在實驗室中,將靈感和成果轉化成一篇篇的論文,再滿懷憧憬地將它們投向頂級學術會議。
遺憾的是,初出茅廬的劉大一恒因缺乏經驗與歷練,投出去的論文常常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在導師呂建成教授和朋友的鼓勵下,他收拾好心情,一遍遍修改打磨自己的論文。一次、兩次、三次……做實驗、寫論文、投稿……論文投出去一次,又被退回一次……到後來,劉大一恒漸漸習慣了這樣的流程。
博士一年級的暑假,劉大一恒又一次找到了靈感,興奮的他立刻放棄休假,和導師一起泡在實驗室討論研究思路,經過整整一個暑假和新學期的打磨,這篇被時間浸潤的研究成果逐漸成型。
在論文投稿出結果的那天,看著螢幕上“同意錄用”的郵件,劉大一恒長舒了一口氣。更讓他欣喜的是,這篇在ACL'2019上發表的論文,直接實現了川大在讀研究生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頂級會議ACL上零的突破,為他的科研旅途開啟了嶄新的征程。
沒考慮薪資分配
只想在畢業前多充電、多學習
距離博士畢業還有近半年的劉大一恒,已經定好了之後的工作目標,他將加入到華為核心研發團隊——雲語音語義創新LAB,由NLP技術領軍專家親自擔任導師,參與NLP技術探索與突破,“主要是在人工智慧中的自然語言處理基礎研究、知識推理、文本自動生成、問答系統等方面進行突破。”
對未來的規劃,還沒滿26歲的他陷入了沉思,隨即笑著説,“將來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吧,全世界提到這個領域,就能想起我的名字。”
劉大一恒的眼裏,只有電腦。
“關於分配薪資的話,我還沒怎麼考慮過這個事情。現在主要想的是在畢業之前為自己多充充電,多學習一些東西,提前為工作後的研究做準備。”
他説,目前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天才少年”只是一個起點和開始。
知道一下
“天才少年”項目
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發起的人才項目,自2019年開始面向全球範圍招募,憑藉其高難度的挑戰和頂級薪資不斷吸引著各領域的技術新秀和青年學者參與選拔。此計劃按薪資範圍可分為100萬元,150萬元和200萬元左右三個檔次。(封面新聞 何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