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11點,不少人還在被窩緊握手機,焦急地等待著午夜。1個小時後,各大電商平臺吹響降價的“號角”,這是疫情後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消費狂歡之一。
這一晚,成都高新椰殼生活超市忙於盤點商品數量,做好第二天的補貨計劃,推出的商品大部分是進口化粧品、母嬰奶粉及“民生商品”,折扣最低至5.7折。不止是椰殼,今年“6·18”的爭奪戰中,實體商店都樹立了“銷售價格不高於電商平臺”的目標。
“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另一方面,近年來實體市場長期受到電商擠壓,已經到了臨界點。”一位業內人士推測,疫情加速“宅”經濟,可能是壓垮實體商家的最後一根稻草。
疫情下,6·18真的能搶救今年的實體消費嗎?
迫在眉睫
線下“6·18”狂歡節上演
儘管定位為“精品生活”超市,以進口商品和優質生鮮為主打商品,椰殼生活超市的基礎民生商品價格卻非常親民。即使疫情期間,椰殼生活超市的線上銷售額也同比增加近10倍,米麵糧油等居家民生商品銷量居前。
“90%商品低於成本價,我們這一次完全沒有考慮利潤。”椰殼生活超市負責人鐘洪權説。
對接下來的市場經營,鐘洪權表示,公司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面對下半年的經營壓力,完全有信心在疫情的衝擊下保證銷售數據的增長。
作為線下超市,也承受著其他業態帶來的衝擊,尤其是在水果、休閒小食等休閒商品的銷售方面,其他零售方式進一步影響並延遲了超市經營情況的恢復。
不止是超市受到衝擊。一家德國某電器品牌的成都經銷商告訴記者,過去10年來,電器是受到電商衝擊最早、受影響程度最大的行業之一。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店裏的客戶都喜歡拿著手機直接報型號,然後讓店員介紹性能。”該店主説,聽完介紹後直接下單的人越來越少,有的顧客會好心地解釋,説網上會有更低的折扣。“但網上的比我們的成本價還低,確實做不到。”
對標讓利
“和李佳琦直播間的折扣差不多”
椰殼第一次正式入局“6·18”活動,鐘洪權介紹稱,活動折算下來“和李佳琦直播間的折扣差不多”。他還透露,較低的價格能幫助超市更快地週轉商品,回籠資金,讓公司鏈條流動起來。
6月18日,椰殼當天銷售額同比增加了300%,客流數也較平時增加了近150%。
不止椰殼生活超市,對標線上的商品價格,也已經成為線下商家不約而同的共識。
上述德國某電器品牌的經銷商告訴記者,今年該店6月18日折扣價根據電商平臺的價格來定,“在其基礎上直接減199元,免運送費和到府安裝費”。在成都城南的一家大型裝修購物中心,不少商家也對標電商價格,提出了“貴多少,補多少”的口號。
但該經銷商也提到,這不是對電商平臺的“宣戰”,而是向消費者表明態度,重塑線下購物的信心。“比起電商平臺的多年發展,我們還屬於電商新兵。”鐘洪權説,今年6·18的活動,椰殼生活超市線上線下同步推出,但線下的銷售額遠遠超過了線上。
商戶,只是線下消費的最小單元。記者了解到,今年“6·18”,合景·悠方(成都)當日零售額也同比增長189%。成都王府井百貨總府店的線上商城創單日新高,化粧品單日線上業績爆髮式增長突破200萬,而線下化粧品當日銷售也實現了240%的增幅。
比起“宣戰”,對它們而言,把握好“6·18”的機遇,更像是疫情後的一次集體“自救”。
6·18謀變
預計超400萬線下商家線上大促
今年“京東618發佈會”上京東宣佈,預計京東6·18會吸引超過300萬家線下實體店舖參加。天貓數據顯示,有超過100萬線下商家熱情參與天貓6·18。
如此規模,足以顯現近期以來實體經濟的焦慮和謀變。仲量聯行華西區研究部負責人朱建輝在近期的調研中注意到,疫情確實對實體門店消費者的到訪産生影響,客流量下滑、線下板塊實體消費受影響是事實。
“因為商品銷售和零售消費不是絕對獨立的,還要綜合人流進行考慮。”朱建輝説,比如娛樂、餐飲、親子教育等體驗業態首先吸引人流抵達購物中心,並因此誘發服飾、鞋包等零售業態的消費。受疫情影響,誘發實體消費活動的購物中心的門店銷售情況低於往年同期,線上消費會對線下消費産生替代和擠出作用。
但在他看來,這只是短期的市場情況,從長期來看,線上和線下應是“全渠道”的邏輯,“線下不應被減少甚至被取代”,而是要在趨同的行銷方式和貨品中,厘清不同渠道的優勢,找準商業發展的不同模式。
比如,對冰箱、手機等電器産品,朱建輝認為線上下的店舖應明確不同的定位:線下未必要以銷售為主導,可將部分銷售壓力轉到線上,讓線下的專業化、體驗性充分發揮出來。
線下消費的優勢是“體驗”,雖然現線上上也可以完成比如化粧品試色,確認服裝尺碼、顏色等功能,但線下的場景化體驗、社交屬性的營造仍是無可替代的。同時,比起線上購物的物流成本,線下購物的即時性也是其重要優勢所在。
尤其在此次疫情中,毗鄰社區的社區商業,也顯示了重要作用。朱建輝表示,就距離而言,社區商業大多開在距離居民生活區的10~15分鐘生活圈裏,且提供了比一般市場更有質感的,又在日常購買能力內的商品,因此頗受普通人歡迎。
事實上,社區商業更容易在覆蓋範圍上佔據優勢,通過提升生活本身的品質感、便捷度和性價比,以及在本次應急情形下的出色表現,讓其商業勢能得以釋放並産生後燃效應。這也為城市商圈的規劃與層級定位帶來思考,將有利於推動城市商業的迭代發展,甚至對城市本身的治理和發展,起到重要的拉升作用。
近期天貓發佈的全國商圈熱力圖顯示,成都線下生活服務火力全開,上海南京路、成都春熙路等核心商圈擁堵指數已回到從前。而今年“6·18”,成千上萬線下門店通過淘寶直播,第一次真正深入參與到線上的大促,成為電商大促的主角,在疫情後最大的消費季中獲得新增長。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天貓數據
今年6·18,成都人“剁”進全國前6
21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從阿里巴巴獲悉,天貓“6·18”購物節數據顯示,成都成交額全國排第六 。具體而言,成都人在今年天貓6·18期間最愛買的五類産品分別是連衣裙、空調、T恤、面部護理套裝和面部精華,不愧是“愛美”的成都人;而成都人購買金額增速最快的五類産品,分別是美容護膚、彩粧、疫苗服務、口罩和滑雪裝備。
網上消費,也能從快遞運輸的單量窺見消費實力。滿幫大數據顯示,2020年“6·18”期間,快遞收貨省份TOP5分別為廣東、江蘇、浙江、四川和山東,均為GDP排名靠前省份,收貨量佔全國總收貨量的36.28%。收貨前5城市則分別為成都、西安、長沙、鄭州和昆明,佔比20.38%。(葉燕 鄒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