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省30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亮點解讀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0-06-02 09:18:35編輯:劉婷婷
著力重點
千方百計保居民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就業、保民生,今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將“組織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65萬人次”作為有引領性、示範性、帶動性的民生實事來推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同比減少6萬人,降幅達23.4%;城鎮調查失業率6.1%,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全省就業形勢複雜嚴峻。“我省是人口大省、勞務輸出大省,千方百計促進居民就業,是保障社會民生的關鍵。”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強技能培訓是穩就業的重要舉措,今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重點支援企業開展以工代訓、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企業新型學徒、技師培訓等,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目前,我省還有10.3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沒有脫貧。《實施方案》另一項與就業相關的內容就是“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定向選聘1萬名水利工程村級巡管員和8萬名生態護林(草)員,並給予勞務報酬”。
“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水利工程村級巡管員,一方面可以解決其增收問題,另一方面也可解決村內水利工程管理相對薄弱的問題。”省水利廳脫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選聘1萬人的年度目標計算,參與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每年可增收6000元左右。
補強弱項
讓發展成果群眾共用
著力補短板強弱項,讓發展成果群眾共用。今年的30件民生實事緊緊與“脫貧攻堅”等工作相關聯。
教育是民生之基。從幼教到義務教育,多件民生實事與教育相關,讓困難家庭不再為孩子受教育問題發愁。
補齊民族地區教育短板。從2016年起,省委、省政府啟動實施民族自治地方十五年免費教育計劃。今年,這項計劃繼續被寫入《實施方案》,將在民族自治州、51個民族自治縣,全面免除學前3年公辦幼兒園保教費以及3年公辦普通高中學費,並將為所有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
“我省始終把民族地區教育作為全省教育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這些民生實事旨在從娃娃抓起,從培養本地留得下、能用上的人才入手,推進四川民族地區教育。”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説。
在貧困人群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佔有較大比重。為啃下“硬骨頭”,《實施方案》專門提及貧困人口的健康、醫保問題。“全省將在脫貧攻堅期間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1次免費健康體檢服務,實現早發現、早治療,全面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健康水準。”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注意到,職業健康問題在民生實事中有所回應。同時,職業病防治,特別是塵肺病防治也納入了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這將有助於維護職業病患者的健康權益,提升他們的‘獲得感’。”省特邀民生觀察員、南江縣衛健局職業健康監管股股長姚華説。
聚焦熱點
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今年的民生實事‘接地氣’,尤其在公共衛生服務和人民身心健康方面,體現了省委、省政府的人文關懷。”細讀《實施方案》,省特邀民生觀察員、資陽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副主任吳建平告訴記者,30件民生實事覆蓋領域和群體都很廣,回應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記者梳理髮現,今年有不少民生實事具有“普惠”性質,讓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70萬名公辦、民辦中職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學生的學費將被免除;計劃安排資金136.16億元,確保參保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面向全省8200余萬常住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省將開工改造城鎮棚戶區住房10.48萬套,緩解城鎮居民住房困難問題。此外,5115個“五館”免費開放、88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將有效保障人民群眾享受文化體育公共服務的權益。
今年的民生實事也在提標上下了功夫。比如,最大一筆計劃安排資金為363億元,將用於進一步提高6600余萬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520元提高至550元。全省今年還將實施農村通信基礎設施能力提升工程,在去年實現450個行政村通光纖寬頻的基礎上,建設2150個4G基站,推進實現村村通4G網路。
省特邀民生觀察員、綿陽市涪城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黃富敏注意到,《實施方案》中每一件民生實事都列明瞭計劃資金安排以及資金來源。同時,省委、省政府明確,切實抓好項目推進和資金監管等工作。“希望這些資金都能‘直達’民生。”黃富敏説。(任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