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善舉!成都一家三口志願捐獻器官

來源:華西都市報 時間:2020-05-31 09:49:51編輯:劉婷婷

魯青松一家三口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證書。
古語有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對於多數人來説,這種傳統孝道根深蒂固,所以對於諸如捐獻遺體器官等善行,接受度不高。最近在成都市溫江區,有一家三口卻作出了一個特別的決定。
近日,家住柳城街道魚鳧二組泰康東路222號上河居的魯青松,帶著妻子洪艷和兒子魯宏慷一起來到溫江區紅十字會。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一家三口各自用手機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平臺進行登記,分別成為第1226290 位、第 1226298 位以及第1226302位志願登記者。
妻兒陪他完成登記 圓了年少夢想
早在年少時期,魯青松就萌生了捐獻遺體和器官的想法。“因舅舅患了肝癌,才初中畢業的我第一次聽説了‘器官移植’這個事情。我就想看自己能否與他配型成功,把自己的肝捐出來給他。”魯青松意識到,捐獻器官是能救人的善行。如今,醫學逐漸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捐獻遺體和器官的行列,魯青松也一直抱有這個願望。
今年,他與家人重提此事後,妻子和兒子非但沒有反對,還同意與魯青松一起去做捐獻登記。多方打聽後,一家人在溫江區紅十字會完成了相關手續。
“好人好事從我做起。”志願登記成功後,魯青松在朋友圈發佈了這樣一條狀態,並附上與家人的合照以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證書。評論區內,不斷閃現出大家的點讚。
“但也有朋友在表達佩服的同時,評論道‘有點恐怖’或者‘無法接受’。”魯青松説,自己能夠理解這些朋友們的心情。“但我怎麼做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就只是想做件值得做的好事。”他透露,過段時間還會去捐獻造血幹細胞。
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達200萬
記者查閱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網,截至2020年5月10日,全國實現捐獻28853例,捐獻器官達到83616個,有效志願登記人數達到2017996人(包含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施予有效登記人數89萬人)。
早在2003年,《深圳經濟特區人體器官捐獻移植條例》經深圳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6次會議通過,並於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器官捐獻的地方立法。國內人體器官捐獻進入探索階段。
2010年3月2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衛生部在天津召開“全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啟動會”,部署在全國10個省市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
2013年1月5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與中國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進行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業務交接,正式開展工作。
2013年6月1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批准雲南、貴州、海南、黑龍江、甘肅、河北6省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至此,開展公民逝世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已達25個。
2014年3月1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在北京成立。
2015年1月1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管理系統正式運作。
2017年2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修訂案。修訂案明確,紅十字會“參與、推動無償獻血、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參與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相關工作。”
四川志願登記人數居全國第三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吳泓教授説,器官捐獻與移植是人類醫學發展的巨大成就,挽救了無數終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但我國因為器官捐獻工作起步晚、器官需求量大,器官短缺形勢嚴峻,目前我國每年約有30萬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年僅有1.6萬餘人能夠完成移植,很多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無奈在等待中逝去。
那些捐贈器官和遺體捐贈者被人銘記,他們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著生命。據介紹,四川28歲的廖某因車禍離世,他捐獻的器官救治了5人。其中心臟捐獻給了一名40歲心臟病晚期患者,兩枚腎臟分別匹配到一名16歲藏族女性患者、一名四十歲男性;肝臟匹配給一名12歲終末期肝病患兒和一名40歲B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33歲的馬某因腦出血及尿毒症去世,他捐獻的肝臟救助了一名65歲的男性肝病終末期患者。馬某生前主動提出捐獻意願,他説:“我這個病太痛苦了,如果有天走了,你們不要太難過,我身體裏有什麼器官能用就都捐出去吧,幫幫那些跟我一樣在等待救命的人,就當我出遠門了。”
四川省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捐獻中心主任劉利介紹,截至2019年3月,我省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累計達到22056人,居全國第3位;累計實現人體器官捐獻742例,捐獻大器官2060個,遺體捐獻670例,眼角膜捐獻1138例,位居全國前列,我省年齡最大的器官捐獻者75歲。(簡雪艷 李曉明 楊晨 綜合川報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