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紫色“地毯” 兩塊藍綠號碼牌 “路邊經濟” 不再流浪

來源:成都商報 時間:2020-05-31 09:34:41編輯:劉婷婷

武侯區太平園中三路的人行道上,商家依次排列,井然有序
領取號牌
街上設20個固定攤位,每個攤位有上午、下午兩個使用時段,分別對應藍色和綠色的號碼牌
鋪設地墊
鋪設地墊主要是考慮衛生問題,晚上擺攤結束,地墊由商販帶回清潔,第二天再拿來鋪上使用
溝通調整
每天工作人員會進行巡邏,也會和商家溝通,了解其想法和遇到的問題,及時對政策作出調整
實名登記
攤位目前採取先到先得申請制,商販需到街道辦實名登記,學習相關法規,並簽訂經營承諾書
一紙“五允許一堅持”,釋放“路邊經濟”無限活力。在增加就業崗位同時,也考驗城市治理能力,監管、服務、安全和保障如何跟得上?
作為允許流動商販臨時佔道經營這項政策的“發源地”,成都正在完善政策,目前已經推出“五允許一堅持”升級版,包括建立攤點攤區設置引導機制、商販攤主清潔衛生責任機制、群眾投訴現場快速處置機制等。到成都街頭走一走,你會看到更創新的“路邊經濟”有序化探索。武侯區太平園中三路就是其中之一。
在武侯區太平園中三路的人行道上,一條近百米長的紫色“地毯”鋪展開來。水果攤、賣涼粉涼麵、炸馬鈴薯、煎餅的小吃攤依次排列其上。紫色“地毯”一端,一家賣桃子攤位上的大姐咧開了嘴角,“以前打遊擊,現在有了固定的攤位,踏踏實實做生意當然好嘍。”
記者順著這條紫色“地毯”從頭走到尾,“地毯”內側剩餘的人行道和外側的自行車道通暢整潔,無人越界。同時每個商家的車上或者攤鋪上還有1到20的號碼牌,有的是一個藍色的,有的還有一個綠色的,秩序井然。
可以拼攤,還能翻臺
20個攤位容納近40個商家
在“地毯”一端賣桃子大姐的三輪車上,有藍綠兩個比手掌略大的長方形號碼牌。藍色的號碼牌上面印有“數字20;點位:太平園中三路;5月15日-6月15日(15:00-20:00)”。綠色的號碼牌上印有“數字17,點位:太平園中三路;5月15日-6月15日(07:00-11:00)”。其他的攤位上有的也有兩個,有的則是一個藍色的。
“不同數字依次對應固定的位置,這條街目前我們設置了20個固定攤位。”武侯區簇錦街道辦事處綜合執法中隊隊長孟景介紹説,每個攤位有上下午兩個使用時段,分別對應藍色和綠色的號碼牌。有的商販只賣早飯,就只申請了藍色號碼牌,在上午使用數字對應的攤位。所以20個攤位,不止20個商家,可容納下近40個商家。像賣桃子的大姐上下午都會賣,就申請了兩個,但上下午分別是20號和17號兩個不同的攤位,需要挪一次位置。同時因為每個攤位大概有三四米寬,也有像手機貼膜和炸馬鈴薯這種兩個攤位都不大一起拼攤的。
藍綠雙色的號碼牌實現了定時、定點、定人,之前打遊擊的流動攤販不用再四處流浪,有了固定的去處。而因為流動攤販不再是隨機地分佈于整個街面,汽車、自行車、行人各行其道,交通秩序和沒有擺攤前變化不大。而地上鋪的塑膠地墊除了規定攤位擺攤範圍,也有別的作用。
“鋪地墊主要是考慮到衛生問題。”孟景表示,有些攤販售賣的食物容易産生油污,如果直接掉在地上,首先是不好清掃;其次商販忙了一晚上,也累了,可能會疏忽;另外就算商販最後清掃了,也會産生污水,污水又沒地方處理了。基於以上考慮,他們決定自己先買一批地墊試驗下,看是否可行。晚上擺攤結束,地墊由商販帶回清潔,第二天再拿來鋪上使用。
攤位免費,先到先得
實名制登記申請、學習後“簽約”
晚上7點左右,賣小吃的攤位前基本都有人在等待,而水果攤則相對冷清些,不時有人路過問下價錢。“今天賣了一百斤左右,這些剩的15元一斤了。”賣車厘子的趙阿姨表示。旁邊賣涼粉涼麵的商家表示,今天下午到現在,大概賣了三百多。聽上去,這些固定攤位的生意都還比較不錯。那麼大家關心的問題來了,這些攤位如何申請、要收費嗎?
“攤位都是免費的,但首先要學習相關法規並實名登記。”孟景介紹説,設置20個攤位是基於前期對附近遊商情況的摸底調查,基本滿足之前該處遊商的需求。攤位申請目前採取的是先到先得申請制。想要在該處擺攤的商販,需要要街道辦實名登記,學習相關法規,並簽訂經營承諾書,“學習的內容就是最基本的不佔用盲道、誠信經營、不影響交通等,都很簡單,1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就能完成”。
孟景表示,之所以要有學習的環節,就是希望遊商能夠重視,養成好習慣。佔道經營要想擺得下去,需要商販和城管一起付出努力,有所改變才行,少了誰的配合都成不了。而實名制登記,簽訂經營承諾書也是對商販的一種督促。同時也是對商品品質、食品安全的一種保障。
對於未來如果有更多遊商希望在該處擺攤,孟景表示,可以現在街道辦登記排隊,如果有商家離開,則會那順序依次遞補。“我們是第一次做這個嘗試,可能會有出現一些問題,所以我們這次號碼牌是到5月15日到6月15日”,之後大方向會延續,同時也會根據第一月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整完善。“我們每天都會工作人員在該處進行巡邏,同時也會和商家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遇到的問題,及時作出調整。”(葉燕 林聰 圖據成都市城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