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成都藍” 一大波硬核生態環境科技將落地成都

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透露推進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新舉措

來源:成都商報 時間:2020-05-17 09:54:17編輯:劉映紅

一夜的雨水後,市區出現“成都藍” 王勤 攝影
生態共建
去年,你的朋友圈被“成都藍”刷屏過多少次?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不僅體現在朋友圈,甚至還迎來一次國務院辦公廳的“官方”點讚。生態環境成績“A+”並不是結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成都提出將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下一步還有哪些新舉措?
5月14日,成都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軍在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今年將以更嚴格的標準、治理措施、監管考核推進成都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而科技的力量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總投資12.8億的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計劃今年6月開建,中國環境科學院成都分院即將落地成都,擬建中日環保聯合實驗室,聚集全國、乃至全球環保科技力量發力生態環境改善。
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
計劃6月開建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成都環境空氣品質取得歷史性突破的一年,全年優良天數創下287天的歷史新高,優良率78.6%,創下自2013年國家實施空氣品質評價新標準以來最好水準。“今年,我們將以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目標。”張軍表示,留住更多“成都藍”,離不開全民共同參與和不懈努力。目前,《成都市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行動方案》已正式印發,繪製出今年藍天保衛戰的作戰圖。其中“建成加油站、儲油庫有機揮發物排放實時監控點60個”已經列入成都市2020年民生實事工作目標,同樣被列入的還有“建成長江經濟帶(岷江、沱江)水質自動監測站10個”。
在張軍看來,科技的手段,對處在攻堅期的成都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十分重要。今年成都將進一步完善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等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值得注意的是,總投資12.8億的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計劃今年6月開建。張軍透露,該實驗室計劃建設“六中心一平臺”,不僅能夠開展汽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排氣污染物的檢測技術研發,還將建設移動源西部數據中心,作為生態環境部移動源監管的數據中心和實驗室的數據中心。
此外,中國環境科學院成都分院即將落地成都,將整合全國頂端生態環境科技力量在成都聚集;同時擬依託中國環科院成都分院和天府新區科學城科研資源,與日本共同在成都建設中日環保聯合實驗室,聚集全國、乃至全球環保科技力量發力生態環境改善。
成渝生態共建環境共治
東部新區環境保護規劃編制
已經啟動
“行政有區劃,大氣無邊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機遇背景下,成都與周邊城市將在這一領域迎來怎樣發展機遇?
在張軍看來,加快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其主要任務首位就是實施生態共建環境共治,嚴格保護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強化水資源安全保障,建設綠色城市。
他還建議加大成渝區域聯合防治力度,實行成渝城市群生態環境保護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執法、統一監測預警、統一減排措施、統一保障。同時,積極探索開展大氣、水、土壤、固廢等方面污染防治和執法、監測、資訊化、宣教等方面的技術研討會,就共同關心的生態環境科研課題進行研討。
張軍透露,目前已經啟動成都市東部新區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以生態優先,強調綠色先導,引領區域高品質發展。同時,還將提前規劃佈局東部新區環保基礎設施,靠前化解鄰避效應,提升現代化生態環境管理能力,為公園城市大美形態貢獻力量。(李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