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月5日從省政協辦公廳獲悉,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聯合製定的《2019年度協商計劃》圓滿完成。
《2019年度協商計劃》創造了我省制定和實施年度協商計劃以來的多個“第一”:協商式監督議題最多,達到8個;確定的重點提案數量最少,只有5件;議題內容最豐富,共有19項議題。
而所有的“最”,都指向同一個目標:提高落實年度協商計劃的品質和水準。
如今,《2019年度協商計劃》交出成績單:協商成果得到全國政協和省委省政府領導肯定性批示44件次;提案所提意見建議超8成得到採納。
梳理2019年度協商計劃執行過程,“一大一多一重”是突出特點。
調研的“圈子”大了
2019年4月8日,省政協在成都啟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情況”視察監督。這是2019年度協商計劃確定的視察監督議題之一。
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裏,省政協視察組先後赴成都、遂寧、綿陽等地展開視察。聽取省、市教育主管部門情況介紹,實地察看校外培訓機構、公辦和民辦學校,召開家長座談會,與機構負責人閉門座談,暗訪校外培訓機構……“這次視察和以往不一樣,看的點位多,不僅聽教育部門和校方的彙報,還增加了閉門座談、實地暗訪等環節,了解到的情況更豐富更真實。”隨行的一位工作人員説。
為使協商建言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協商過程中,省政協各專門委員會拓展了調研“圈子”。調研的點位多了、方式多了,調研途徑也從單一的線下走訪轉向“線下走訪”與“線上調查”相結合。
協商計劃執行過程中,參與人員的構成更加多元化。每一次調研,除省政協委員踴躍參加外,還有對口聯繫的省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全程參與。此外,調研組還會邀請部分業界專家,相關領域的市、縣級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成員同行,盡可能得到客觀、準確的資訊。
“面對面”協商多了
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是《2019年度協商計劃》的重要內容。2019年,省政協主席會議審定重點提案5件,相比往年的8-10件重點提案,數量大大減少。“這有助於我們更加集中精力、時間辦好辦精重點提案,推動相關問題解決。”省政協提案委員會負責人表示。
“協商就要真協商,僅靠‘文來文往’遠遠不夠,靠‘電話溝通’效果也不好。”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許多政協委員在小組討論中提出。
作為回應,省政府辦公廳與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密切配合,在重點提案督辦工作中協力推進辦理“三見面”制度,即:辦前見面,詳細了解委員所提意見建議的目的,解決問題的具體意見及建議,取得辦理共識;辦中見面,讓委員參與辦理方案擬定,了解辦理全過程;辦理工作結束後,當面向委員介紹辦理情況,徵詢委員對意見建議辦理結果的意見。
資料顯示,圍繞5件省政協重點提案督辦工作,省政協共開展調研視察16次,通過座談、走訪等方式開展協商活動31次,召開提案辦理協商會5次,有60人次委員參與協商,“面對面”協商率100%。
“求實”的分量重了
交通運輸廳把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所有市縣納入交通運輸部旅遊路資源路産業路支援範圍;
教育廳對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控輟保學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完善控輟保學體制機制;
生態環境廳等部門完善機動車排放監控系統,推進重點地區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加快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
四川銀保監局等部門分類施策處置企業債務,對房地産、煤炭等政策敏感行業審慎出颱風險防控措施;
……
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都是《2019年度協商計劃》結出的“果實”。
提升協商實效——針對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委員們高度關注的這一問題,省政府創新完善辦理評價體系,把協商計劃落實情況納入對各政府部門的相關年度目標考核,同時不斷優化辦理流程和反饋機制,積極推動協商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和辦法;省政協辦公廳先後制定實施了提案辦理工作評價辦法、重點提案辦理跟蹤落實暫行辦法、提案辦理情況清單制度等,有效提升了省政協委員對提案辦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
實際效果如何?來看三組數據:
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後,省政府辦公廳對34個界別小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175項建議,逐項作出回復,復函厚達147頁。
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後立案的1280件提案全部辦復,所提意見和建議已經解決或基本解決的591件,佔46.17%;正在解決或列入計劃擬解決的521件,佔40.70%。
5件省政協重點提案共提出建議23條,承辦單位全部採納或列入工作安排,在促進規劃形成、政策出臺、資金落實、項目落地上發揮了作用。(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