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佈第十八批歷史建築 31處建(構)築物入選

來源:四川線上 時間:2020-11-29 09:26:28編輯:劉映紅
11月27日,記者從成都市住建局獲悉,《成都市第十八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出爐,石盤鎮萬壽宮舊址(狀元橋)、寄廬等31處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構)築物位列其中。截至目前,全市已認定公佈歷史建築314處。

圖片提供:成都市住建局
此次公佈的31處歷史建築共涉及13個區(市)縣,其中東部新區1處,錦江區2處,青羊區6處,金牛區2處,武侯區1處,青白江區1處,雙流區5處,都江堰市1處,邛崍市5處,崇州市4處,金堂縣2處,蒲江縣1處。
本批次歷史建築年代以清代為主,其次是民國時期,建築類型包括名人舊居、宅院民居、大三線建設遺跡、水利設施、高校建築、軍事建築及設施等,均展現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並首次出現“引水渠”類重要水利設施建築。
特色點位介紹:
【石盤鎮萬壽宮舊址(狀元橋)】
位於成都東部新區石盤街道,修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位於萬壽宮內。1928年,萬壽宮改建後做小學使用,新中國成立後,為石盤鎮中心小學,狀元橋及萬壽宮遺址構件保存至今。狀元橋小巧玲瓏,為紅砂石單孔石橋,全長6米,高2米,橋面寬2.5米,橋墩埋于地下。南面遺存紅砂石欄板兩處,雕刻精美。北面遺存石獅雕像紅砂石磉礅9個,均面向石橋,造型各異,工藝精美。狀元橋旁有兩棵近200年的國家三級保護名木—古柏,具有較高的景觀價值。
【寄廬】
位於青羊區馬鎮街12號,始建於1920年,原為川軍抗戰將領王克俊將軍暫居成都之所,其子王家佑先生及其家人也曾居住於此。寄廬,取意“寄希望和未來于草廬”,為三合院平面佈局,坐西北朝東南。房屋為木穿鬥結構,小青瓦懸山屋面,宅院圍墻為青磚砌築,門鬥的拱券、棱角磚檐、灰塑花飾及壓頂做工非常精美,是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築風格。
寄廬的第一任主人王克俊(1902-1975)四川廣安岳池人,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中將軍長。其子王家佑是四川較有影響力的考古學家,歷任中國道教協會第四、五屆理事,第六、七屆理事會名譽理事,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原副所長,四川省道教協會顧問。
【四川齒輪廠防空洞(川齒記憶館)】
位於雙流區西航港街道蓮花社區內,始建於1969年底,1971年3月建成。四川齒輪廠的前身是成都拖拉機廠,1964年底,八機部為貫徹“沿海支援內地,加強三線建設”的方針,將天津內燃機齒輪廠遷至成都,與成都拖拉機廠合併,命名為“四川齒輪廠”。20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緊張,為響應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四川齒輪廠1969年開始修建備戰防空洞,1971年建成。四川齒輪廠于2005年破産,2006年成立蓮花社區,防空洞由社區管理。2018年社區將防空洞打造為川齒記憶館。
川齒記憶館位於蓮花社區內部,是掘開式、單建式工程,洞體面積約400平方米,寬約6米,高約3米,沿洞體延伸方向佈置有兩排紅砂石條石柱,洞內形成3個平行通道,防空洞內部結構保存極好,承載著“三線”建設以及當年全民性人防建設的歷史記憶。(雷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