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來到改革開放前沿深圳,讓世界認識了深圳的青春與活力
今年8月18日,成都大運會倒計時一週年活動啟動,環球中心亮燈為大運加油 呂甲 攝
成都大運會大運村項目效果圖
目前成都大運會13處新建場館全部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圖為高新區體育中心 李冬 攝
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深圳舉辦,圖為開幕式現場
十年,是人們容易記住的時間刻度。如果站在2021年向前回首,十年前,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來到改革開放前沿深圳,剛過“而立之年”的國家經濟特區,讓世界認識了不一樣的青春與活力,感動與美好。當然,隨著大運會的成功舉行,深圳期待中的新一輪發展,也如當時大運會的口號一樣,“從這裡開始,不一樣的精彩”。
十年,“精彩”到訪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腳步漸近。在越來越清晰的腳步聲裏,我們回望來路,期待從“過來人”的精彩中獲得更多城市“蓉”耀的靈感與思路,期待“成都成就夢想!”
日前,《成都經濟觀察》已連續透過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多位在蓉高校校長的眼光,透視大運會將帶來的“青春‘蓉’耀”、“産業‘蓉’耀”;今天,我們將視野再次拓展,讓深、蓉兩所與大運會有著極其密切的城市大學來一場“十年對話”,走進他們心中的“城市‘蓉’耀”。
主題1
經驗借鑒
本報記者:十年前,深圳舉辦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此過程中,深圳大學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主要扮演3個角色,一是志願者,二是組織者,三是競賽者。
作為“志願者”,當好主人翁,展示城市和大學的新風采。15000多名學生參與大運志願者工作,志願者展示了別樣的“深大”風采,而開閉幕式團隊的出色表現,更是廣受好評。
作為“組織者”,提升校園建設,辦好運動競賽,辦好學術大會。場館競賽工作表現優異,並利用大運契機促進了校園資源建設的重大提升。文藝表演水準高,後勤保障出色,安保維穩有力。2011國際大體聯學術大會在深圳大學圓滿落幕,受到了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名參會者高度評價,時任國際大體聯主席的加利安稱之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學術大會”。
此外,作為“競賽者”,積極組織參賽,全力以赴,摘金奪銀。2011年大運會深圳大學共派出13名大學生,在此次大運會獲得不俗成績,13位參賽深大學生中有9位摘金奪銀,為中國隊貢獻了5金4銀。
本報記者:針對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深圳大學還作出了哪些亮點工作?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充分認識到“大運文化”對學校和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集中優勢資源,遵循大型賽會規律,把握時機,精心策劃組織了一系列具有大運文化特點、體現校園青春氣息的專項活動。
首先,舉辦大型活動,提升國際影響。學校先後主辦、協辦“火炬手全國選拔活動”“大運會紅十字與大運同行誓師大會”、“深圳大學‘五四’萬名志願者誓師大會”“大運會火炬傳遞(深大站)”“百萬學生力挺大運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等大型活動,有效地鍛鍊了志願者隊伍,也有力地烘託大運氛圍,宣傳城市與校園志願者形象,提升學校和城市影響力。
其次,依託大學校園,激發城市活力。學校充分利用校園兩級團學活動資源,引導廣大學生組織、社團開展與大運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具有鮮明大運特徵的“英才薈萃,辯大運風采;新星雲集,論荔園傳奇”深圳大學2011年“院際杯”辯論賽、“綠色騎行迎大運”“地球一小時,綠色大運作”,開展了包括“迎大運 英語口語訓練營”“我要上大運達人秀”“繽紛社彩 給力大運”等近百場活動。
深圳大學于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創辦,是一所以城市命名的大學,作為“特區大學 窗口大學 實驗大學”,深圳大學與深圳市共同發展,文化引領,創新驅動,多元發展,進一步傳承大運會的激情與活力,推動學校邁向世界一流創新型大學。
不得不提的是,如何充分發揮城市大學的作用,樹立“大運”品牌,助力城市發展始終是重要話題之一。進一步弘揚大運志願服務精神,建設和諧校園、人文校園,提升價值品位。為此,學校關愛志願者,鼓勵和支援更多的老師同學加入義工和志願者隊伍,發揚志願精神,建設志願者之校,助力深圳建設志願者之城;同時,鞏固大運建設成果,提升、優化校園環境,助力深圳市全國文明城市建設;並進一步承接大運開放平臺,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和交流。
本報記者:借大運會,實現城市與高校的共贏,同樣作為以城市命名的大學,深圳大學有何經驗分享?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眾所週知,大型體育賽事在城市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恰如大運會這場國際頂級運動會,推動著城市和高校全方位發展,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完善基礎設施,重塑國際形象,促進特色轉型。而高校需在大運會中突出城市特色,不斷增強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的能力,為城市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特殊人才,服務地方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屆大運會都有著深深的城市烙印,“志願者”們就是城市和高校的閃亮名片,讓城市“與世界沒有距離”。深圳大學高度重視“城市”志願者培養,對於專項志願者,考慮到其多服務於特定項目,所承擔的志願服務責任重大、綜合素質、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學校還明確評審程式標準,組建了專家評審團隊,嚴格篩選,集合學校師資優勢,培養優秀志願者。希望我們的經驗能夠給成都大學提供一些思路。
主題2
成都探索
本報記者:從2001年在北京,到2011年在深圳,再到2021年在成都,這是一場素有“小奧運”之稱的青春盛會。請問在經歷並參與過2011年深圳大運會的“前輩”身上,成都有哪些經驗可以汲取學習?
成都大學黨委副書記馮煉:深圳大學從學科建設到專業設置,從人才培養到科研應用,從創新驅動內涵發展到國際化合作交流,發展很迅猛,特色很鮮明,為深圳的發展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提供了強勁有力的智力支撐,是成都大學對標學習、追趕的標的大學。
第26屆深圳大運會,深圳大學是最積極的參與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動員組織學生志願者,在世界頂級綜合型賽事中經受歷練、展現風采;成功承辦FISU學術大會,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國際知名度;開設運動訓練專業,組織深大運動員備戰參賽,摘金奪銀;承接排球、足球比賽訓練,學校體育場館及校園風貌獲得更新改造。
在籌備推動方面,兩校如出一轍。深圳大學當時成立了大運會工作辦公室及七個工作團隊,成都大學也成立了大運會(運動員村)項目指揮部,由黨委書記、校長任總指揮長,其他校領導任副指揮長,下設15個工作專班——綜合協調組、項目建設組、宿舍改造組、弱電改造與資訊技術組、餐廳改造與餐飲服務組、體育場館改造與運作組、校園環境與文化提升組、住宿與會議服務組、醫療與公共衛生組、休閒與商業服務組、安保與交通組、後勤保障組、外事與活動組、語言服務組、志願服務工作組,並且還設立了專項經費。
本報記者:舉辦國際賽事對於成都而言意義非凡。有了深圳大學先前的探索,您認為大學要如何借助“大運會”提升自身的國際知名度?在此同時,高校又要怎樣利用自身條件,提升所在城市在全世界年輕人心中的影響力?
成都大學黨委副書記馮煉:大運會是自帶國際流量的平臺,“參與”是高校所能選擇的最好方式。選派大學生運動員參賽,承辦FISU教育大會,支援大學生參加賽事志願服務,承接單項比賽或訓練,參與賽事文化交流活動,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有多種可以參與的形式,都能不同程度地提升高校的國際知名度。
不可否認,由於參賽的大學生運動員將在大運村居住生活一段時間,有著近距離的接觸、最直接的感知,承辦大運村最能提升所在高校的知名度。影響力與知名度有著不同的內涵,但如果高校能站在時代發展的潮頭,引領風氣之先,就能助力城市提升在全世界年輕人中的影響力。
從歷史經驗看,借賽事之力,讓全世界認識或者説愛上一座城,提升全球影響力,通常都是行之有效的,因而成都自然也倍加關注如何在參與中探索留下“大運會”經驗。在得知成都申辦大運會資訊的第一時間,成都大學就盡全力收集資訊。在短短一個月的申辦準備中,更是三赴深圳學習,數易其稿形成大運村平面佈局和建改項目方案,抽調專業教師組建翻譯解説隊伍,緊鑼密鼓製作大運村沙盤、展板和宣傳片,先後五次開展模擬演練,最終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贏得了成都、大體聯等各方的認可與支援。
而隨著大運村建設的啟動,學校將新增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代表團公寓、綜合服務中心、醫療中心等22個單體建築拔地而起,原有學生宿舍、食堂、體育場館等全面優化改造,學校面貌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為建設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城市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成都大運會有什麼經驗可以留給未來,那一定會有大運村建設的“成都模式”。把大運村放在大學校園,高度契合大運會的參賽主體——大學生運動員,能最大程度地滿足賽事需求,更能最大限度地轉換賽後使用。“辦好一個會,提升一所校,激活一座城”,這是極有遠見的睿智抉擇。
主題3
城市發展
本報記者:深圳大學和成都大學同樣作為以城市命名的大學,都承擔著學校與城市共同繁榮的使命。在您看來,其應該如何融入城市,進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對深圳大學而言,大運會既是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也是高校服務社會,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有利契機,也是凝聚青年人,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媒體、新平臺。與此同時,學校在公眾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影響廣泛,這也對深大未來辦學發展極其重要。
城市大學應與城市發展相融合,文化引領,創新驅動,內涵發展。城市發展需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高校應深化産教融合、大學城市融合,將人才培養與科研創新相結合。學校堅持“頂天立地育人”科研理念,通過建設高層次科研平臺,積極發揮高校智庫作用,服務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在智慧財産權轉移轉化方面,建立高校智慧財産權轉化利益分配機制,促進成果轉化。學校2010年就出臺了《深圳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辦法》,注重基礎研究,開展原始創新,同時與企業開展協同創新、整合攻關,創造一批支撐産業發展的智慧財産權。在全球PCT申請教育機構中,深圳大學表現不俗,2019年以PCT申請量247件的數量繼續保持全球第3的位置,僅次於加州大學系統和清華大學。
建設學校文化工程,堅持貫徹落實《深圳大學文化創新發展綱要》,以項目化管理方式紮實推進“十大文化建設工程”,以文化建設驅動學校各項事業從“深大速度”到“深大品質”“深大模式”轉變升級,引領城市發展。
成都大學黨委副書記馮煉: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成都大學的誕生,緣于這座城市對大學畢業生的渴求。我們一定要思考,到底給這座城市發展貢獻了什麼?我們不能夠滿足於大多數畢業生在成都就業,不能夠滿足於能給這座城市發展持續不斷地提供專業人才。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大學在文學、體育以及科技等諸多行業領域培養了不少人才,反觀自身,我們也要問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為這座城市培養出未來的“領軍”人才?對此,我們在思考,在人才培養上還要與成都的發展深度融合,對接城市發展戰略來佈局重點特色學科專業,著眼現代化開放型産業體系需要,服務超大城市治理需求,加快佈局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新商科,在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智慧城市、體育休閒等領域,積極創建一批新興優勢學科。
特別是,我們在科研創新上,要打造政校企互動、産學研結合的生態系統,共建特色學院、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中心等新型平臺,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技術轉讓,促進創新産業的孵化。
深圳大學與大運會
2011年的大運會中,深圳大學主要扮演了3個角色——作為“志願者”,當好主人翁,展示城市和大學的新風采;作為“組織者”,提升校園建設,辦好運動競賽,辦好學術大會;作為“競賽者”,積極組織參賽,全力以赴,摘金奪銀。15000多名學生參與大運志願者工作,展示了別樣的“深大”風采;場館競賽工作表現優異,並利用大運契機促進了校園資源建設的重大提升;文藝表演水準高,後勤保障出色;13位參賽深大學生中有9位摘金奪銀,為中國隊貢獻了5金4銀。
成都大學與大運會
大運會是自帶國際流量的平臺,“參與”是高校所能選擇的最好方式。隨著大運村建設的啟動,成都大學將新增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代表團公寓、綜合服務中心、醫療中心等22個單體建築拔地而起,原有學生宿舍、食堂、體育場館及強弱電、上下水管網全面改造,校園風貌景觀全面整治提升,學校面貌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為建設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城市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背景連結
城市榮耀裏的大學使命
北京
申奧成功後,北京大學主動向國家申請承擔建設競賽場館的重任。2007年11月,奧運歷史上首個乒乓球比賽場館在北京大學落成,2008年8月13日和9月7日,奧運會、殘奧會乒乓球比賽在北京大學體育館隆重舉行;此外,北京大學還承擔多項奧運任務,如強化奧運安保工作、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工作、開展奧運籌辦工作宣傳報道,還舉行了“非常校慶、非常奧運”第十二屆社團文化節、“與奧運同行,和世界一家”第四屆國際文化節等活動。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契機,北京大學提升了國際參與度與國際知名度,積極推動中外學生交流,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促進人類文明的多元發展。
杭州
2017中國杭州(西湖)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于7月20日至23日在西湖水域進行。本屆賽事參賽隊伍主要以各國知名高校賽艇隊伍為主,主辦方邀請了包括中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等8個國家的16支高校隊伍參加。浙江大學以此為契機,引進了高水準、高層次人才,並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開拓賽艇、帆船帆板等項目。學校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西區二期已規劃建設港灣式碼頭、1000米賽道,河道四通八達串連起東西區水域和余杭塘河;另外也利用舟山校區、海寧校區的地理優勢發展水上運動,形成多校區聯動。在本次大賽上,浙江大學在國際名校中斬獲佳績,通過此次國際名校比賽,宣告浙江大學在國際上的聲望、影響力加強,邁入國際頂尖名校序列中。
倫敦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英國高校為奧運會輸送了一大批志願者和科技人才,他們服務於奧運場館建設、文化傳播、奧運會運營創意等等。倫敦奧運會直接帶火了英國拉伕堡大學。拉伕堡大學是英國著名的體育類大學,向奧運會、體育界等輸送了許多體育人才,在倫敦奧運會上戰果頗豐,國際影響力因此而大幅增強。奧運會後,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將留學目光轉向了拉伕堡,該校申請率大大提升,由於生源的增多,該校基礎設施、教育資源等各項設施也得到進一步完善。
東京
第九屆英式橄欖球世界盃于2019年9月20日在日本東京迎來開幕式。東京許多高校參與了籌建以及活動運營,例如東京大學為世界盃輸送了許多志願服務者,也為本次體育賽事輸送了醫療、後勤保障等人才;同時東京各高校聯同政府推出了體育賽事年、體育城等,東京高校也打造了體育方面的相關産業,例如體育經紀、體育醫護等。(孟浩 李艷玲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高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