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苗 2020年3月24日,得機村地裏的續斷。王代強 攝
在易地扶貧搬遷進程中,布拖縣得機村進行閒置土地利用實踐
蹲點位置
布拖縣特木裏鎮得機村
點位情況
平均海拔2700米,總人口261戶108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8戶858人,貧困發生率76.8%。再過幾個月,全村所有貧困戶及部分非貧困戶,共計近200戶、近1000人將進城安置。
●去年,得機村易地扶貧搬遷進入住房建設階段。隨著搬遷日期越來越近,不少人已開始放棄手中的土地,或外出務工,或另謀他業
●人走了,地荒了,春天裏的得機村,少了耕作場面。如何讓這些閒置的土地得到利用,是擺在村委會面前的一大課題
●村裏成立合作社,啟動續斷種植項目,實現規模化種植。續斷收入70%按人頭向貧困戶分紅,剩餘30%用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續斷作為一種長週期藥材,藥苗種下一般需要兩年左右才能收穫。對於急需“輸血”的村民來説,也是一大考驗
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涼山州總計有7萬多戶35萬多人實行易地扶貧搬遷。人走了,土地和房屋卻無法搬走。如果按每人2畝土地計算,就有70多萬畝土地閒置。
這意味著,幾十萬畝土地上延續了千百年的農業生産將要中斷。如何盤活這些資産,讓資源重新得到利用,是脫貧攻堅進程中的一個新課題。
在涼山州布拖縣特木裏鎮得機村,人們想到了激活土地的新辦法——種植一種名為“續斷”的中藥材。
作為一種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的中藥材,續斷這味中藥,能否發揮它傳説中起死回生的功效,讓這個村莊中斷的農業生産延續生機?記者在得機村蹲點進行調查。
斷
超9成人即將搬離 得機村面臨“休克”
得機村,一個在手機地圖軟體上找不到的貧困村。
3月24日,記者從布拖縣城出發,向西南方向沿特覺上街、05縣道行進,邊走邊打聽,終於繞到這個平均海拔2700米的村莊。
在村委會,我們碰到來自眉山的駐村第一書記侯濤。他介紹,得機村總人口261戶108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8戶858人,貧困發生率76.8%。
走出村委會,侯濤帶我們來到全村的制高點。舉目遠眺,和印象中的涼山州山高谷深不一樣,得機村地勢平坦,且日照和水資源都比較豐富。
去年,得機村易地扶貧搬遷進入住房建設階段。再過幾個月,全村所有貧困戶及部分非貧困戶,共計近200戶、近1000人將進城安置。
隨著搬遷日期越來越近,不少人已開始放棄手中的土地,或外出務工,或另謀他業。
人走了,地荒了,春天裏的得機村,少了耕作場面。
不只是耕地,一些舊房屋所佔土地,也是一筆資源。如何讓閒置的土地得到利用,是擺在村委會面前的一大課題。“光是老百姓回來種點馬鈴薯、蕎麥也沒多少價值。再説,把土地扔了,農民吃什麼?”村支書阿都日貴和侯濤想法一致,土地還要繼續利用,大方向是規模化集約化利用,繼續創造價值。
得機村的困惑,只是涼山州大量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村落的一個縮影。幾十萬人搬走,留下幾十萬畝的土地。農業生産的中斷,讓這些延續了千百年的村落,在這個春天,似乎突然“休克”了。
續
從種馬鈴薯到種藥材 讓生機在這裡接續
“你看,這片土地,以前全部種的是馬鈴薯。”3月25日,在侯濤帶領下,記者來到得機村1組。眼前這片地裏,地膜覆蓋下的,是幾個月前種下的續斷,已經長出十幾釐米長的綠葉。
從馬鈴薯到續斷的轉變,源於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
2018年,當地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得到消息後,不少村民開始外出務工,土地撂荒的問題開始顯現。
繼續種馬鈴薯,不僅效益低,還沒人手;種植新品種,又不知道種什麼。
2019年春,一批中藥企業來村裏考察時發現,這裡有野生的續斷。
“證明這裡適合續斷的生長。”恰好,好醫生藥業集團下屬涼山佳能達中藥材公司生産的某個藥品就需要這味中藥。
涼山佳能達中藥材公司經理耿忠説,了解到村集體有大量土地,他們當即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
兩者一拍即合。不同於傳統的分散種植,村裏召開大會,宣佈成立合作社,啟動續斷種植項目,實現規模化種植,企業提供藥苗和技術,首批試種1000畝續斷。
根據約定,續斷成熟後,企業將按照每斤1.2元至1.5元的價格回購,收入歸合作社。其中70%按人頭向貧困戶分紅,剩餘30%用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和之前單純租地給企業種,一畝只收幾百元租金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不僅貧困戶得到的收益更多,村集體經濟也能得到發展。
這種模式下,倘若按照畝産800斤計算,得機村合作社明年將收入100萬元左右,貧困戶將分紅70萬元左右。不僅如此,村民還可以在種植基地務工。
隨後,參會村民代表在項目書上摁下了鮮紅的手印。
種植規模上變散為聚,實現規模化種植;生産方式上,1000畝土地都實行機械化和半機械化作業。
當地還計劃從村裏修一條路到縣城,這樣之前的村民可以騎三輪車進出基地。
憂
種兩年休兩年 慢産業如何治療“急病”
“第一次種這個,到底産出多少我們也不清楚。”記者在採訪期間,碰到正在地裏管護續斷的阿牛可黑。對於這個新産業,他有點擔憂。
雖然藥苗已經種下去,但是根畢竟深埋在地下,看不到,不放心。這批續斷究竟能不能得個好收成,侯濤心裏也沒底。
另一大擔憂是,速度太慢。續斷作為一種長週期藥材,藥苗種下一般需要兩年左右才能收穫。另外,續斷種植對土壤肥力有要求,種兩年必須休耕兩年,換種馬鈴薯等其他作物。
如此一來,就會拉低年均收入,這對於急需“輸血”的村民來説,可謂一大考驗。他們有這樣的耐心嗎?
能不能探索長短結合呢?耿忠透露,他們也在探索研究,能否通過套種間作蔬菜等方式,加入一些“短平快”項目,實現“長短結合”,穩定增收。
資金也是一大擔憂。“這是項目順利推進的關鍵因素。”侯濤説,因為當時村集體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到續斷藥苗移栽,其間有半年時間。如果這半年時間什麼都不幹,就相當於虧損。
續斷能否接力馬鈴薯玉米,讓“空心”的得機村重新恢復生機?我們將持續關注。(王代強 梁現瑞 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