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四川援助湖北醫療隊呼吸治療師:戰 “疫”一線“特種兵”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0-03-12 09:31:12編輯:劉婷婷

進入隔離病房前,呼吸治療師倪忠在同事幫助下穿戴防護用品。 楊樹 攝
 
  3月10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一間新冠肺炎重症病房裏,倪忠時刻關注著病床旁呼吸機數據的變化。截至目前,四川已派出醫療隊共1463人支援湖北。這支隊伍中,既有來自呼吸與危重症、感染、急診等專業的精英,還有3名特別的隊員——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呼吸治療師倪忠、王鵬和薛楊。
 
  “這是專門為前線醫療隊配備的‘特種兵’,是能打勝仗的尖兵。”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羅鳳鳴説。
 
  為什麼説呼吸治療師是“特種兵”?
 
  ●在生死一線的緊急搶救中屢創奇跡 
 
  ●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呼吸支援,他們往往比醫生護士更在行
 
  在武漢一線的鏖戰中,呼吸治療師們時常面對驚險的緊急搶救。
 
  “35床的氧飽和度跌破警戒線!”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四川醫療隊負責80張床位患者的救治。3月10日,發現35床的異常,在重症病房值守的倪忠立馬對這位重症患者實施經鼻高流量氧療的應急措施,很快,患者的呼吸狀況好轉。“評估患者在什麼時候需要怎樣的呼吸支援,是呼吸治療師的強項。”倪忠説,此次疫情中,飛沫傳播是新冠病毒的重要傳播路徑,病人就診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呼吸系統遭到程度不一的破壞,大量危重症患者迫切需要呼吸支援。而小到呼吸道的霧化治療、氣道排痰,大到呼吸機等設備的精準操控,呼吸治療師往往比醫生護士更在行。“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機械通氣治療、氣道管理、人工氣道建立等10余種與氣道、呼吸相關的工作,都是呼吸治療師的責任田。”倪忠説。
 
  “心跳微弱,肺部坍塌,情況危急。”發生在重症病房的一次搶救,讓王鵬記憶深刻。出現危急情況的,是一名40多歲的男性患者。即使在高流量吸氧聯合無創通氣的情況下,這名患者的氧飽和度依然只有50%左右,生命危在旦夕。王鵬和呼吸科專家們緊急討論,隨即作出了“插管搶救”的決定。讓人揪心的是,病人插管後氧合指數卻進一步下降,最低達到了2%。“心跳幾乎都要停止了。”
 
  危急關頭,王鵬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用呼吸機對患者進行“肺復張”。
 
  “患者的肺部已經塌陷,我的想法是用呼吸機將肺泡打開。”王鵬也知道,這樣的操作存在很大風險,尤其對患者的心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已經沒有第二種辦法可以搶回患者的生命了。”
 
  放手一搏,換來令人欣喜的結果。患者的氧飽和度開始直線上升,30%,70%,80%,90%……在場所有的醫護人員擊掌祝賀。
 
  目前,該患者已經順利拔管,生活可以自理。“我這條命,是你們從死神的手裏搶回來的。”每次見到該患者時,王鵬總能收到誠摯的謝意。
 
  呼吸治療師從哪來?
 
  ●川大華西臨床醫學院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培養“搖籃” 
 
  ●30多位呼吸治療畢業生,活躍在此次疫情防控臨床一線
 
  “呼吸內科醫生相當於T字母的‘-’,要求知識面廣,有‘寬度’。面對患者,醫生不能只關注治療呼吸方面的疾病,而是要通過系統的醫學知識,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診斷、檢查和治療。而呼吸治療師則相當於T字母的‘豎’,要求他們針對呼吸這一單項的治療,非常深入細緻地對患者實施救治,即要有‘深度’。”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給出形象比喻。
 
  梁宗安説,一名優秀的呼吸治療師,除了熟練操作各種呼吸機,還要會重症超聲、ECMO(體外膜肺氧合機)等高級別生命支援設備的管理,掌握各種呼吸治療的方法。他們屬於重症監護室裏名副其實的“特種兵”,護航生命的“舵手”。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培養呼吸治療師的醫學院,在此次疫情防控的臨床診療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先後向武漢一線派出了3名呼吸治療師,並向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派出了5名呼吸治療師。“目前,這8名呼吸治療師依然堅守在臨床救治一線,成為前方醫療團隊值得信賴的幫手。”梁宗安説。
 
  據不完全統計,在疫情防控臨床一線,僅從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走出的呼吸治療畢業生就達到了30余人,活躍在四川、上海、重慶等全國10余個省市醫療機構。
 
  截至3月6日,這批由四川培養的呼吸治療師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平均工作27.5天,堅守時間最長者已連續工作51天。
 
  延伸閱讀
 
  專業很搶手 身份很“尷尬”
 
  “劉老師,新收一個呼吸衰竭病人,請支援。”3月10日17時15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神經重症治療病房,劉婷婷的手機鈴聲響起,這是值班醫生打來的電話。
 
  在ICU病房,呼吸治療師劉婷婷早已習慣了這種來自治療團隊的緊急召喚。2005年,劉婷婷從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畢業,成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一名呼吸治療師。
 
  呼吸治療專業源自美國,已有50多年曆史,但在國內仍屬於一個新興職業。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是中國大陸首家設置“呼吸治療”方向的醫學院校,是川內唯一一家培養呼吸治療師的醫療機構。1997年,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正式開辦呼吸治療專業,招收5年制本科生。2000年,將呼吸治療師的培養模式調整為本科4年制,學生畢業後可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到2014年,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開始設立呼吸治療方向的碩士點和博士點。
 
  目前,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呼吸治療專業畢業生已達259名,主要分佈在國內大型綜合醫院的重症醫學科。
 
  “實在太搶手,學生還沒畢業就被各大醫院‘預定’了。”梁宗安介紹,理論上來説,呼吸治療師應該是ICU病房的標配,但現狀是我國只有一些綜合實力很強的三甲醫院才配備有呼吸治療師。
 
  梁宗安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大程度上與“呼吸治療師”的人才培養與社會認可度有關。一方面,“呼吸治療專業”沒有被納入本科專業目錄,只是以醫學技術係呼吸治療方向的形式存在,在招生上有一定的局限。另一方面,近日人社部等多部門向社會發佈的16個新職業中才有了呼吸治療師,此前呼吸治療師還沒有以“職業”的形式被認定。
 
  “在與各地師兄弟的交流中,感受到大家在工作中有激情,也面臨一些困惑。”已在呼吸治療師崗位上工作15年的劉婷婷看到了這一崗位長遠發展存在的短板——身份“尷尬”。劉婷婷認為,目前,全國仍沒有出臺專門的呼吸治療師資質認證和考核標準,對於目前已經從事呼吸治療工作的專業人員來説,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職稱晉陞沒有明確的標準,頂層設計亟待完善。(李寰 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