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 遂寧 > 聚焦遂寧 > 正文


船山區實施“三個一批”帶動增收,貧困戶從“熬日子”到“奔日子”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3-23 16:45:21    編輯:周姿彤


  2019年,遂寧市船山區在脫貧攻堅戰績中,交出一份漂亮的減貧成績單。

  全區27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全區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5492戶13606人減至2019年底的5戶13人,減貧比例達到99.99%。

  這一年,全區引進産業扶貧項目5個,建成扶貧産業基地1200畝,創新土地入股、倒包返租、勞務承包、就近就業等利益聯結機制,貧困群眾年每人平均增收600元以上。

  這一年,船山打造2個就業扶貧示範基地和5個扶貧車間,成立桂花鎮扶貧小微園,實現有勞動力貧困家庭至少1人就業。

  這一年,船山在全省探索出致貧返貧新模式——“防貧保”,為全區建檔立卡貧困群眾、6162名農村低收入群眾購買了“防貧保”商業保險。

  2019年已悄然而去,此時此刻,田間地頭農民忙碌的身影、扶貧小微園車間內機器轟鳴聲、扶貧幹部走村入戶督戰“兩不愁三保障”,正匯聚成船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奮力奔康的磅薄力量:2020年的船山,將發起最後總攻,一鼓作氣堅決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向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發展産業增收一批 貧困戶有業可興

  人勤早來春。三月時節,船山脫貧攻堅的戰場早已是一派春的氣象。

  唐家鄉萬福村羌鳳李産業基地,一排排李子樹苗長勢喜人,在春風中展現著蓬勃生機。田間地頭,村民挽起袖子,蹲在地頭,用工具把塑膠薄膜扎開口,正在果苗下套種著西瓜苗。
 


 

  這些天,貧困戶唐勝軍正搶抓時節在地裏忙碌。去年剛脫了貧,他的勁頭一點也沒有減,帶起家人又是種地又是參加防疫公益崗位,光是就近務工收入一月都有四千多元。“多虧了好政策,咱從‘熬日子’變成‘奔日子’。”唐勝軍樂呵呵説道。

  讓唐勝軍充滿信心的,不僅是單純的産業扶貧。去年,唐家鄉引進李子産業項目,並依託“公司+合作社+農戶+産業發展基金”模式,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到合作社,變身“股東”,不僅能獲得就近務工收入,還能實現産業分紅。這種模式,既讓農民有地可種,村集體也實現了有業可興。

  “發展産業是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的根本之策,也是實現貧困戶自我發展、自我造血的根本出路。”在船山區扶貧開發局局長譙強看來,農村要實現脫貧,貧困戶要脫貧,不僅要引産業,還得從泥土裏多掘“金”。

  按照這種思路,船山區不斷在土地上做文章。為澆灌貧瘠土地,喚醒沉睡土地,去年以來,船山區先後引進龍鳳鎮棕樹村龍蝦養殖基地項目、老池鎮芋禾村藤椒種植基地等5個産業扶貧項目,建成扶貧産業基地1200畝,通過創新土地入股、倒包返租、勞務承包、就近就業等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貧困群眾年每人平均增收600元以上。

  可見,扶貧産業讓船山扶貧扶到了點上,扶到了根上。龍鳳鎮棕樹村依託發展龍蝦養殖、蔬菜、水果等産業,貧困村實現華麗轉身,2019年成功退出貧困村序列。曾經的貧瘠土地變身致富良田,昔日的空殼村有了集體收入,棕樹村貧困戶陳建變身成致富帶頭人。這一切的改變得益於扶貧産業發揮的經濟效益作用。

  唐家鄉、龍鳳鎮只是船山區産業扶貧的個案。近幾年,船山區握指成拳找突破,詮釋産業扶貧的精準戰略,依託全域農業園區建設11個扶貧特色産業園,投入1230萬元建立貧困村産業扶持基金,引導發展綠色果蔬、生態養殖、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産業,以産業帶動脫貧,實現鄉村振興之路。去年退出的5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平均達到3.86萬元、每人平均38元。

  就業扶貧增收一批 貧困戶有業可擇

  脫貧,就是要有一份穩穩的收入。在桂花鎮銀桂村的扶貧小微園的生産車間,生産鋰電池的機器不停運轉,工人們正熟練操作著手頭活,一絲不茍。“産業園區建在了家門口,從家裏到工廠,10分鐘就到了。”張貴燕是本村的貧困戶,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去年她和同村的幾名貧困戶如願搭上船山扶貧小微園的“頭班車”,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張貴燕説,在工廠上班,不僅兼顧田間勞作與工廠工作,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
 


 

  桂花鎮扶貧小微園于2019年11月開園,是船山區首個扶貧小微園區。去年以來,按照區委、區政府安排部署,各鄉鎮迅速行動,積極建設扶貧小微園區,讓其成為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孵化器”和“助推器”。目前,船山區已先後在桂花鎮、老池鎮、龍鳳鎮建成了扶貧小微園。

  扶貧小微園是船山區實施就業扶貧的一個具體措施。去年以來,船山區通過發展就業扶貧增收一批,打造2個就業扶貧示範基地和5個扶貧車間、建立扶貧小微園,促進貧困戶變身産業工人,實現就近就業。這些探索是船山區實現農民增收、圓夢貧困戶脫貧的新思路,成為就業扶貧的重要載體。

  除了搭建平臺解決本地貧困戶就業,船山還積極優化招聘服務,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體化服務,通過面對面了解就業需求,點對點介紹合適崗位,為貧困戶群眾提供就業便利條件。全區先後開展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送崗下鄉14場次,技能培訓729人次,穩定農村公益性崗位人員612人,實現有勞動力貧困家庭至少1人就業,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2019年,全區貧困家庭外出務工有4975人。

  落實保障兜底一批 貧困戶不落一人

  脫貧,就是要一份妥妥的保障。“多虧政府幫我買了‘防貧保’,如果沒有‘防貧保’,我肯定又變成貧困戶了。”去年,龍鳳鎮冬春村的貧困戶陳萬付因患腦瘤先後三次住院,除了政策保障補貼的救助資金外,需他自付的部分將由保險公司賠付。談起“防貧保”的好處,陳萬付眼神裏洋溢著對政府的無盡感激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日常中,貧困群眾依託政策保障、持續幫扶擺脫貧困,但當遭遇自然災害、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的時候,很容易“一夜回到解放前”,甚至比以前更貧困。

  針對這些特殊情況,在深入調研、反覆論證的基礎上,船山區找到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在全省創新推進“防貧保”商業保險。

  為確保不出現返貧、致貧現象,船山區財政投入資金140萬元,按照每人每年70元的標準,為全區建檔立卡貧困群眾、6162名農村低收入群眾購買“防貧保”商業保險,參保對象除醫保報銷、大病救助等國家和社會救助資金外,仍需自付費用部分由保險公司40%至90%比例賠付,有效防止貧困群眾及邊緣戶因病、因災、因意外等實際情況,目前已賠付11單,共計11萬餘元。

  同時,船山區落實保障兜底一批,深入推進“兩線合一”,去年農村低保標準底線提高到每月360元,838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低保政策,累計發放1487.4萬元;建立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採取增發殘疾貧困人口生活費補助、對“三無”人員集中供養等措施;提高貧困戶生活補助、高齡補貼、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對農村殘疾人發放特殊補助、生活補貼259.8萬元,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托底幫扶體系。(魏琴 侯安芳)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