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今年,西南油氣田公司建成300億戰略大氣區,蜀南氣礦也成功邁入100億産量行列。作為行業的一員,在成本高企的經營環境中,瀘州炭黑廠成功跨越嚴重虧損的鴻溝,取得了5年邊際貢獻累計增長128%的優異成績,並連續2年邊際貢獻大幅盈利,在“十三五”收關之際,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向管理要效益 向操作減成本
“這些年,生産現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充滿了現代化企業氣息。”原瀘州炭黑廠廠長彭子敬,定居成都後也會偶爾回到廠區看看。
在整個“十三五”期間,為滿足安全環保要求,同時提高裝置效率,這個廠先後開展了5次較大規模的改造項目,以及2次自動化控制系統升級,該冶金用炭黑生産裝置完好度進一步提升,推動裝置一體化水準更加突現,在主裝置區運用反滲透制水工藝,撤銷化水站點,解決強酸強鹼危化品隱患和操作人員分散問題,達到了裝置一體化、自動化。三期QC成果獲公司、氣礦獎項,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實踐效果明顯,安全生産連續天數邁過4000天大關。
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這個廠還以攻克解決裝置集中度問題為基線,助推機構結構改革,圍繞“五定”和“三項制度”改革要求,生産單元從車間到工段再到生産班,減少定員和人員成本,總體用工量減少18%,一線非重點操作人員推行“大崗位”管理,員與員、組與組配合更加密切,一崗多能作用更加突出。
2020年集團公司上下打響提質增效戰役,這個廠制定一系列低成本高品質發展措施,全方位向管理要效益,向操作減成本,大力削減辦公用品等非生産性支出,合理修舊利廢,採取錯峰生産機制延長平穩生産週期,擴大停産檢修時長,避免反覆開停造成産品品質不合格,今年初到11月,主要成本消耗硬下降0.5個百分點。
直面行銷市場 不懼生存挑戰
市場經濟,效益是第一位。儘管瀘州炭黑廠早已不再是市場的唯一選擇,但是比對産品品質,“火炬牌”冶金用炭黑絕對無可替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冶金用炭黑用戶行業有了國産和進口兩種選擇,無形産生的競爭關係,更像是制約作用。在沒有壟斷條件的前提下,國産與進口冶金用炭黑品質、價格均相差不多。
“國內生産企業就兩家,我們的存在就是抓住了自主權和定價權,如果這張牌丟了,那進口的冶金用炭黑可能就不是這個價了。”瀘州炭黑廠廠長程金余表示,目前維持的高成本經營模式,更多的彰顯了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近年來,瀘州炭黑廠堅持行銷市場多元發展。正面應對市場波動和同行挑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維護企業自身利益,穩妥處理好天然氣門站價格調整期産品售價,結合疫情影響主動走訪回訪重要客戶,不放棄零星客戶,客戶群體保持在100家以上。
不僅如此,瀘州炭黑廠也致力於品牌競爭力上下功夫。産品品質一直追求於高標準,在2010年以後,更成為出口代理商的香餑餑,累計出口産品數百噸,獲得收益近千萬元。
擔起政治使命 延續紅色基因
“‘自流井’用天然氣熬鹽,跑掉了炭黑,這裡是收了炭黑又跑掉了熱能。”1958年,毛澤東主席視察隆昌氣礦炭黑生産車間,對天然氣綜合利用做出重要指示。瀘州炭黑廠作為隆昌炭黑生産車間的分支,在2018年渡過了60歲的“生日”。60多年來,瀘州炭黑廠發揚隆昌“327”車間精神,發展祖國炭黑,一度登頂産量顛覆,利用熱能發電,實現綜合利用。
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更加磨礪了炭黑人的品格,肩負囑託繼續傳承使命和責任,在“十三五”走出了低成本高品質發展的穩健步伐。2015年以來,這個廠圍繞“降成本、保安全”目標,著眼“優裝置、穩改革、拓銷路、強黨建、增效益”,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更加明顯,創新提出的黨群一體化機制促進了以黨建帶團建,推動工會、綜治維穩、紀檢監察等工作再上臺階。
黨員帶著群眾幹,五年規劃全面完成。據統計,今年邊際貢獻值一度達到約2800元每噸,較“十二五”末負4966元每噸提升近8000元,增長比例超128%,五年累計銷售冶金用炭黑4200余噸,其中出口冶金用炭黑180余噸,平均銷售價格較“十二五”均價上漲近10個百分點,主要生産單耗從“十二五”平均6100立方米每噸下降至均5950立方米每噸,累計節約天然氣超67萬立方米。(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