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層治理模式” 打造汶川“共建共治共用”新格局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9-10 17:25:30編輯:劉婷婷
戴上防菌手套、拿起垃圾袋、穿上綠馬甲,就出發了!
在汶川街頭總能看到一群熱愛環保、喜愛跑步、穿著馬甲的志願者一邊慢跑,一邊拾取路邊的垃圾。
“我們把他們稱之為Plogging潮人,汶川打造無憂城,我們還有無憂銀行。”汶川縣無憂時間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到。
四治 共建共治共用
所謂“無憂時間銀行”,是志願者將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自己遭遇困難時就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的時間”,接受他人提供的同等時間但可以是不同類型的志願服務。在一存一取之間,體現了一個帶有傳承性的良性迴圈,也為整個社會的互愛互助打下基礎。為進一步固化“文明四風”和感恩情懷培育的建設成果,彰顯“縣為民造福民為縣立業”的汶川價值觀提供了依託。

“無憂時間銀行是汶川縣積極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積極發揮村民、社會組織的主體作用,從‘共治’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的一個縮影,‘共治’的理念獨具汶川——無憂城的特色。”據汶川縣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汶川縣在推進縣域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通過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舉措,統籌發力。
自治是優化社會治理的良性迴圈。通過全面實施村(社區)事務陽光工程,實現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汶川縣69個行政村均建立健全了自治制度,實行“一定兩議三監督”工作法和“一事一議”制度,提高了村級事務運作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水準;法治是強化社會治理的基礎保障。汶川縣通過加強掃黑除惡“嚴打”整治,利用自媒體平臺定期推送法律知識,針對農民工舉辦法律援助專題講座,組織律師服務團到幫扶村開展普法,加強校園特色普法等活動,建立起規範有序、權責明晰的社會治理法治體系;德治是推進社會治理的教化引導。運用道德的力量弘揚社會正能量,運用傳統文化精髓來凈化人的思想,有利於建立起好人好報與人心向善的社會環境;共治是現代社會治理中的一個新原則、新理念。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積極發揮村民、社會組織的主體作用,發動“兩代表一委員”、老幹部監督議政,調動婦女、志願者、企業、社會團體等力量,用好東西協作、對口幫扶、區域合作等平臺,發揮好多元協同參與作用。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汶川縣圍繞“治理有效”目標,成立了由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的縣域社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黨建+自治、德治、法治、共治+網格化”的“1+4+1”治理新格局,有效提高了汶川縣人民生活幸福指數。
網格化 戶戶入,入戶戶
“我為汶川、汶川為我,身為汶川人、樂在汶川中”。汶川縣通過深入推進“兩聯一進”,以“戶戶入、入戶戶”為載體,把全縣劃分為“五大戰區”,69個村10個社區劃為142個大網格,1532個小網格。設立專(兼)職網格員142名,全縣4000余名黨員幹部與20000余戶群眾結成幫扶對子,積極構建全面掌握實情、及時反映民情、迅速解決問題、有效化解矛盾的村級管理服務長效機制,各級幹部在走村入戶、扶貧幫困、排憂解難中將汶川精神宣傳到家家戶戶。通過做細做深網格化管理,實現“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網中行、事在格中辦”的目標。
網格員是人民群眾和黨委政府之間的一座橋梁。汶川縣掌握轄區內所有常住人口資訊是一名網格員必備的業務技能。水磨鎮社區第1網格的網格員曹磊一戶不落,收集了轄區內340戶、850人的門牌地址和資訊,為轄區內2位特殊人群及15位高齡老人建立了個人檔案。他説:“在走訪的過程中,我一定會帶上一個小筆電,為的是方便在記錄群眾意見建議的同時,也思考解決方法,真正發揮好‘宣傳員’‘資訊員’‘服務員’‘調解員’‘巡防員’的作用,突破最後一公里,為和諧汶川貢獻一份力。”

今年以來,全縣網格員共報送綜治、民生等相關資訊5247條,化解矛盾糾紛774件。形成了全面掌握實情、及時反映民情、迅速解決問題、有效化解矛盾的村級管理服務長效機制,有力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社會管控實效。
據汶川縣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汶川縣將以省、州、縣文明示範社區——陽光社區建設智慧社區為藍本,在全縣推廣,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環境,從而形成基於資訊化、智慧化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一種新的管理形態的社區,積極以基層之治破解發展之困,努力探索“汶川模式”,推進“汶川之治”。(謝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