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脊梁”劉時勇:0.02毫米的精度只為掌控生與死的距離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9-09 10:48:00編輯:謝川霞
30年,從普通農民到大國工匠!30年,毫釐必爭,上千架戰機上留下精湛技藝!30年,鑽研于0.02毫米以內的誤差,五分之一頭髮絲的精度,只為掌控生與死的距離!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飛機鉚裝鉗工技能專家,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時勇的青春年華在每一個鉚釘中消失,人生也在每一個鉚釘中成長。

“十幾歲的我與其他人一樣,對人生、對未來充滿迷茫,當時只有從農村裏走出來這一個想法。”18歲那年,劉時勇離開家鄉,來到城市打工,扛過沙、搬過磚,那時的他非常羨慕別人有一份踏實穩定的工作。
1988年10月,他成為了一名普通車間的學徒工,第一次走進成飛公司的大門,穿上藍色工作服,看見各種型號的飛機,非常激動:“當時,心裏就想這將是我一輩子都要從事的工作,那時航空夢就暗暗地紮根心底,並堅定地對自己説要做就要做最好的。”
剛進廠的他,對於很多事情都很陌生,完全不知道做什麼,也沒人手把手來教操作。有一次,零件與零件之間開敞性較小,鑽頭較長,當時經驗不足,用力過猛,鑽穿了下一個零件。劉時勇對當時的那件小事的記憶依然很深:“説真的很不是滋味,但也因此不斷告誡自己,激勵自己,必須要提高,必須要成長。手藝人就要有手藝人的執著,我必須要把每一顆孔徑誤差控制在0.02毫米之內。我這個人脾氣比較倔,認準了的事就要把它做好。”
沒有師父手把手的教,他就自己關到府來反覆摸索、練習。只要完成了手頭的工作,就自己找材料來練習,有時也利用報廢的零件來練手。那時,除了吃飯睡覺,劉時勇所有的時間都在苦練技藝。
搞飛機裝配必須要有一個“鑽勁”、“韌勁”、不回避問題。因為這關係安全,關係榮譽,關係生命。在飛機研製階段,由於技術平臺的提升,後機身裝配鉚接過程面臨著三大技術難點:一是結構複雜,首次運用鈦合金零件,制孔需要摸索材料特性,而且鈦合金較鋼更有韌性,如果角度過小,或者轉速過快,會燒掉鑽頭,鑽頭跟材料融在一起,難以取出。首次使用鈦合金鉚釘鉚接和熱鉚設備,容易灼傷蒙皮表面;二是對合精度要求高;三是裝配公差範圍小。這既影響産品品質,又影響工作效率。劉時勇當時就暗自立下軍令狀,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技術難關,為了攻克技術難關。他連續幾天熬夜開始做測試、取實樣、探索加工方法,設計了一種可拆卸的鑽模板,有效提高了後機身機加框的鑽孔精度,確保了産品的鉚接品質。

在飛機裝配過程中,有個致命難題,就是操作空間的問題,特別是裝配這種純手工活兒,大家如果有機會進入操作現場看看師傅工作的場景,人進去了,翻個身都困難,“一開工我們都是趴著、躺著、跪著在裏面進行修配打磨、制孔、鉚接裝配。有時候由於環境所限,還要被倒吊著來進行鉚裝,反正各種大家想不到的扭曲的動作,我們都嘗試了,説真的,胖一點身材的人還幹不了裝配,因為鑽不進去。”
飛機壁板的結構很複雜,制孔空間狹小,只能容納一個人制孔,操作本來就不方便,還需要一邊看圖,一邊制孔。如果對圖紙沒理解透徹,或者精力不集中,稍微一走神,就極易産生錯誤。如果造成群孔超差,就有可能造成幾十萬,甚至是幾百萬的損失,品質與進度都難以保證。在安裝壁板後,在框與框之間將會産生一個盲區,沒有制孔空間,很難制孔。“針對這種情況,我就在盲區自製了一個制孔樣板,自製樣板與斜框,間距、行距導孔一致。這樣就不用一直看圖紙,同時解決了操作空間小的問題,既節省了時間,又不容易出品質問題,對技能不高的學員都可以操作。”同時,劉關洪不斷研究圖紙,反覆推敲,自製劃線定位器、定位樣板、多用途頂鐵等工具。
2004年,榮獲了公司勞模的劉時勇,終於有機會參加集團公司舉辦的全國性飛機鉚裝鉗工技能大賽。初賽難度最大的地方是要製作一個鈑金角材,這就需要用到另一個工種鈑金工的操作技能,劉時勇提前做了一些準備,但畢竟是速成方式,操作並不理想,整個比賽感覺發揮一般。“最後得到通知進入決賽時,我從不相信到欣喜若狂,能夠前去參加集團級別的大賽是多大的榮譽啊。”帶著激動的心情,劉時勇開始備戰決賽。決賽在西安,現場的氣氛異常緊張,圖紙一發到手,他就全身心投入到比賽中,八頁圖紙,足足看了有四十分鐘,才在心裏形成裝配流程,開始下手做。整整七個小時,三十多個人的比賽,只有五個人做完了。“我知道至少自己進入了名次,最後,意外地得了第一名,當年就榮獲的了全國技術能手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個畫面,時刻留存在他的記憶深處。
隨之而來,劉時勇連續四年獲得公司勞模模範,2010年4月26日,劉時勇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獎章,2014年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從一名普通的操作工,逐漸成長為操作“工人院士”,“從1998年至今,儘管外界授予了我非常多的頭銜與榮譽,但我始終不曾忘記初心,要鑽好每一個孔,打好每一顆鉚釘,也許其他人在獲得這些榮譽後已退居二線,而我清楚,不進則退,飛機生産的前線才是我永遠的戰場。2017年,我還受邀觀前往北京觀看了建軍90週年閱兵儀式,看到我們自己的飛機接受全國、全世界的檢閱,心裏無比的自豪。”(侯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