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醫療事業二十餘年,練就出過硬的臨床經驗與操作技能。在面對各地而來的患者,不論貧富,只求視病人為己,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帶病坐診,始終踐行醫者使命、堅守醫者仁心,被人們稱為“點滴醫生”。
2022-05-26
愛崗敬業,三十年如一日,駕駛郵車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線郵路上運送郵件,累計行駛里程140多萬公里。獲得“全國優秀員”“全國敬業奉獻模範”“最美奮鬥者”“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榮譽稱號。
2022-05-20
南征北戰二十余載的老將,在四川、北京、上海等地的地標性建築,留下了紮實美觀的焊縫。受邀參加70週年慶祝大會現場觀禮,榮獲“全國優秀焊工”“全國技術能手”“四川好人”等稱號。
2022-05-20
無論是三峽、白鶴灘為代表的巨型混流式,還是巴西傑瑞為代表的貫流式,以及在“最高水頭、世界第二”的長龍山抽水蓄能機組,在裝配上都能遊刃有餘。榮獲“四川政府品質獎提名獎”。
2022-05-20
完成史詩級備降的“英雄機長”劉傳健;打通雅康高速的“拓路者”黃兵;突破了毛細管焊接技術難題、填補空白的“航太焊接人”肖懷國。3位宣講員從不同角度分享他們在崗位上精益求精、勇於拼搏、敢於創新的事跡,共同演繹“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堅守和追求。
2022-05-05
電力工作者,十五年如一日,堅持善小而為、善小常為,扶貧濟困、搶險,長期為市民送去光明和溫暖,用行動踐行為服務的宗旨,以“辛苦我一個,幸福千萬家”的服務理念作為四川電力(成都)連心橋員服務隊隊長的劉源兌現了他對群眾“有呼必應,有難必幫”的莊嚴承諾。哪有需要,哪就有他和他所帶領的黨員服務隊,他們成為了黨聯繫群眾的一道連心橋,始終奮戰在服務群眾的一線,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電力110”。
2022-05-17
工作二十多年,她當過修理工、壓路機操作手、收料員。當修理工時,不怕臟、不怕累,帶著同事們的心疼和質疑,用比別人加倍的努力投入工作;當壓路機操作手時,臨危受命、克服恐高、堅決不退縮,憑藉著日復一日的鑽研和摸索,快速掌握單鋼輪、雙鋼輪、膠輪壓路機的操作,成長為一名業務精湛的操作手,能遊刃有餘地操作壓路機。從攀西到廣巴、從宜水到沿江,參建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經達到1400公里!其中獲得級和省級優質工程獎超過300公里;當收料員時,一切從頭開始、細緻入微、兢兢業業的完成每一件事情。正是那份對勞動的熱愛,對技術的追求,對行業的堅守,她把每一項工作都幹得專業且出色!
2022-05-13
30載堅守高原天塹,雪域高原上孤獨前行的美麗信使,駕駛郵車穿越人生風雪,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線郵路上運送郵件,累計行駛里程140多萬公里。他説郵路是寂寞和艱辛的,但他從來沒有後悔過,雪線郵路是他一生的路。
2022-03-30
他是戰鬥在網路世界,指尖字符書寫匠心之人最美奮鬥畫卷的系統工程師。熱愛、責任、創新、奉獻,他用這字,詮釋著從業20餘年,他堅守著“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職業信條。
2022-03-23
陳行行,業精於勤,積極鑽研專業技術,多次在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中斬獲國家級、省級第一名。他説:“你能做的,別人也能做,很快會被替代,只有追求不可替代才能不斷進步。要做到不可替代,只有不停學習。”
2021-12-27
文仲波,在特種焊接領域掌握多種絕技絕招,曾歷經400多個日夜,零缺陷完成特殊不銹鋼焊縫2550多條,獲國家專利14項、省部成果8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0余篇。
2021-12-27
胡順渠,紮根一線,從事完井測試技術研究及井下工具研發工作;帶頭攻克難題,開拓創新,在技術含量最高的井下工具製造領域,打上了“智造”的烙印。牢記初心和使命,在困難與挑戰面前不逃避、不退縮、不放棄,敢碰硬、敢鬥爭、善鬥爭。
2021-12-24
幾十年如一日專注于本職工作,孔建偉用滿腔的熱情和熾熱的焊槍,力求把每一條焊縫都焊到極致。專注、執著,一絲不茍地做好每件事情是他所理解的工匠。他説:“只有高品質的人,才能做出高品質的産品。”
2021-12-24
王文璞,先後參加“5 12”汶川特大地震、“4 20”蘆山地震、“8 8”九寨溝地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急難險重任務,指導學校救災和災後重建;成功實施13類扶貧和建設工程,提升貧困地區辦學條件。他説:“強則國強,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是我們人一直努力的方向。”
2021-12-22
21年來,羅光德憑藉一腔熱血、一支筆、一個鏡頭捕捉民生焦點,當新聞發生時他總是第一時間奔赴現場,他的腳步踏遍了雅安的山山水水。他説:“作為新聞戰線的‘老兵’,一個時代的記錄者,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家鄉做貢獻,能把自己融入祖國的建設,這個過程本來就很美。”
2021-12-21
曾政光,他是填補國內泌尿外科專科三級醫院空白的“開拓者”,從醫20多年,他始終奮戰在醫療一線,踐行醫者使命、堅守醫者仁心。他説:“我認為一個親切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語、一個拉扶的動作對於患者而言就是一劑良藥。”
2021-12-14
30年,從普通農民到大國工匠;30年,毫釐必爭,上千架戰機上留下精湛技藝;30年,鑽研于0.02毫米以內的誤差,五分之一頭髮絲的精度,只為掌控生與死的距離;30年,劉時勇的青春年華在每一個鉚釘中消失,人生也在每一個鉚釘中成長。
2021-12-13
電力工作者劉源,十五年如一日,堅持善小而為、善小常為,扶貧濟困、搶險,哪有需要,哪就有他和他所帶領的黨員服務隊。他們用行動踐行為服務的宗旨,成為黨聯繫群眾的一道連心橋,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電力110”。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