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縣鳳儀鎮坪頭村位於岷江西岸,平均海拔1680米,在這片古老的的土地上養育了藏、羌、回、漢等各族兒女,該村現有村民632戶,2068人,其中羌族人口占95℅。坪頭村在“5.12”災後恢復重建後,建成了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娛樂為一體的4A級旅遊景區。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坪頭村已經為省內外有名的康養、避暑之地。
坪頭村現有客棧248家,4200個床位,形成了以觀光農業為基礎,“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齊全的旅遊産業體系,為全村創造生産總值達3592萬元。
如今,坪頭村的人們已經嘗到搞鄉村旅遊的甜頭,正在籌劃著軟體、硬體全面提質升級,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http://img.tianfupic.com/2020/0820/20200820043022664.jpg)
從6張桌子到60張桌子,400平方米到5畝地,毛利潤10萬到200萬,張澤莉的“雲上人家”完成這次跨越用了6年。初嘗鄉村旅遊所帶來的甜頭後,包括張澤莉在內的鄉村旅遊經營者開始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除了提升設備設施檔次,還要將當地的羌族文化融入農家樂經營中,從農旅向文旅轉變。跳薩朗舞、聽羌笛、學羌繡……將羌族特色文化融入農家樂中,張澤莉認為這不僅僅是生意,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我希望能在2年內建成高端民宿。”張澤莉對農家樂的發展又提出了新的展望。
“現在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在看到政府示範引領家庭住宿後,“氐羌苑”的老闆王有平放棄了成都的物流生意,回村成為第一批自主開家庭住宿的村民。 一棟獨立的小院,一個兩層樓的大型餐廳,一家酒店和30畝的蔬菜大棚基地是現在王有平的産業。不愁客使王有平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後期所有的投入,都來源於前期的家庭客棧。”之前跑物流只能勉強維持一家基本生活,參與旅遊後讓他有了財富積累。他認為“要繼續投入,根據市場新的需求轉型升級”。
“客人不多的季節,我就自己出去旅遊了。泰國、馬來西亞都去好幾趟了。”劉紅麗一個人經營著農家樂“四合農家”,每年收入達到20萬。通過旅遊,她在不斷學習新的經營方式和理念。
“景好人也好”是連續三年來坪頭村避暑的劉大爺對坪頭村的評價。而對於已經連續在這裡住了2個月的陳奶奶來説,平易近人的價格是更為重要的吸引力。
![](http://img.tianfupic.com/2020/0820/20200820043743347.jpg)
據坪頭村駐村幹部黃偉介紹,茂縣作為九黃環線中的一個站點,在發展旅遊中有先天性的地理優勢,但因為缺乏標誌性的旅遊目的地,更多的是過境遊客,將遊客留在坪頭村是一個難題。
“我們發展坪頭村家庭民宿、客棧的初衷是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黃偉認為坪頭村搞家庭民宿、客棧的初衷已經基本實現,帶領當地老百姓實現了脫貧致富。為更好的管理景區,規範經營秩序,讓精品旅遊村建設成果發揮效益,從脫貧致富到實現鄉村振興,坪頭村確立了鄉村酒店、農家樂、餐飲娛樂、休閒為一體的鄉村遊發展模式,進行規範化、標準化、均衡化管理。
“我們目前正在籌劃建立旅遊聯盟,現在已經有十八家客棧加入。”旅遊聯盟的成立,黃偉希望能將坪頭村的發展進行統一規劃,通過對自身房屋的升級改造和對村裏的環境美化,最後形成“高端民宿+中端客棧+低端住宿”的三級經營模式,著力開發休閒避暑遊和老年康養遊。
不斷調整,不斷升級,坪頭村的村民吃上了“鄉村旅遊飯”,“吃”出了香味,“吃”出了特色。家家戶戶都有別墅小院,人人都笑容滿面,説話間內心的難掩發自內心的喜悅。
當前,坪頭村正用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遊客的到來,在這裡除了體驗風景人文之美,還能感受到這裡的各族人民對黨的政策充滿信心,正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沿著鄉村振興的道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劉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