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蒼溪:健康扶貧“把脈開方” 治好“病根”拔“窮根”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8-19 16:06:58編輯:劉婷婷
“只要沒病沒痛,就能奔康致富。”這是四川蒼溪群眾經常説的一句話。是的,80萬蒼溪兒女世代傳承著吃苦耐勞不等不靠的淳樸本性,只要有健康的身體,就能勤勞致富。
蒼溪縣有重點貧困村214個,貧困人口26989戶、90498人,經精準識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16160戶、61299人,佔全縣貧困戶、貧困人口總數60%以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了蒼溪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讓每一個貧困群眾治大病輕鬆、看小病方便,讓健康習慣深入人心,蒼溪縣創新開展以健康家庭、健康村創建為抓手的健康細胞建設,阻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代際相傳,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治大病輕鬆  醫療救助保健康
“我有塵肺病,老伴兒嚴重腰椎病,每年都要住院幾個月,要不是有醫保政策,我們承擔的醫藥費控制在10%以內,不然哪治得起病啊!”面對詢問,蒼溪縣百利鎮方鬥村五組貧困戶鄧興維由衷的説道。
68歲的鄧興維,老兩口兒都得病,不能幹重活,住院吃藥更是家常便飯。“每年幾萬塊的醫藥費,自己只出幾千塊。身體好了,我和老伴兒就立即回來養雞鴨發展産業,全村都在搞産業增收,我也不能拖後腿。”鄧興維説。
據悉,醫保政策讓貧困戶醫療報銷高達90%,有效遏制了貧困群眾因病致貧、返貧。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蒼溪縣累計救助住院治療貧困患者134596人次,醫療總費用60269.18 萬元,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救助、財政兜底等合計報銷55147.179萬元,個人自付5121.97萬元,個人自付佔比8.49%。
“醫保報銷大部分醫藥費,另外還得到大病補助2.5萬,重特大疾病救助5萬,解決了我們的大困難啊!”蒼溪縣河地鎮天寨村六組向文傑因呼吸衰竭住院整整一年,各種政策救助讓這個家庭輕鬆應對重大疾病帶來的經濟壓力。
據了解,該縣整合醫保、民政、財政、殘聯等部門資金資源,形成完整的、可持久的救助機制,建立衛生扶貧救助基金,同時建立農村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將農村困難群眾(包括非貧困戶)因患重特大疾病自付醫療費用達到3萬元以上的納入救助範疇。
“自基金建立以來,救助重特大疾病患者3881人次,救助金額653萬元,農村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救助27人次,救助金額31.64萬元。”該縣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貧困戶每年免費健康體檢一次,有病不拖立即看,治病不貴輕鬆看,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健健康康,是健康細胞建設的根本所在。”
看小病方便  送醫到府優服務
“眼睛怎麼樣了?”“藥吃了效果還可以。”“今天我再給你開點藥,繼續吃。”
蒼溪縣元壩鎮橋溝村村醫文樹德到唐顯東家出診,唐顯東家屬一隻眼睛失明,經常發炎,文樹德是他們的家庭簽約醫生,由於患者出行不便,文樹德就成了他家的常客。
看著忙碌的文樹德:陳舊的白大褂,旁邊擱著小藥箱,脖子上挂聽診器,患者一個電話,吹風下雨不管,他立刻馬不停蹄趕過去……這是蒼溪縣所有家庭簽約醫生的一個縮影。
培育健康細胞,蒼溪縣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變坐等患者到府為主動到府服務,組建“1+4”健康服務團隊(縣級專家1名+鄉鎮衛生院臨床醫生、公衛人員、護士、鄉村醫生各1名)289個,送醫到府。同時,對貧困空巢老人或貧困單人家庭每天電話詢問健康狀況,對居家治療或康復的貧困患者每週或每個治療週期巡診一次,對居家治療或康復的重特大疾病貧困患者每月或每個治療週期到府診療一次。目前,全縣718個村衛生室建設達標,並配備1名合格鄉村醫生,保證全部貧困戶配齊家庭簽約醫生。
酷暑,蒼溪縣歧坪鎮六股樹村村醫劉徽利用午休做健康宣傳:“這兩天氣溫高要注意防暑,中午少出去,下午涼快了再出去,喝點藿香正氣水……”劉徽見人就喋喋不休。
“曉得了,曉得了。劉醫生你就放心嘛,這防暑要訣我都背得清楚呢。”該村一組群眾劉吉先回答。
鄉村幹部講政策(健康扶貧醫療救助、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等),醫療專家講常識(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常見急症救治,公共衛生常識等),在健康細胞建設中,針對農村群眾健康意識普遍較低的問題,蒼溪縣組建了以鄉村幹部和醫療服務專家為主的師資隊伍,每月開展一次健康知識大講堂,為每個家庭培養一名“健康明白人”。  
“小病小痛不要驚慌,根據平時培訓的知識正確判斷,該拿藥的就拿藥,需要醫生到府就診的就打個電話,很方便。”作為家中的“健康明白人”,劉吉先説。
防未病有方  健康習慣入人心
健康細胞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治已病,還要群眾養成健康好習慣,治未病。
“對東青鎮東林村的基線調查發現,雖然群眾居住條件改善生活品質提高,但飲食習慣不好是影響他們健康的主要因素,必須在這方面加大引導。”該縣衛健局相關工作人員正對基線調查情況歸檔總結。通過基線調查,為建設健康家庭(標準為“四好五有”:習慣好、身體好、環境好、家風好;有健康明白人、有簽約醫生服務、有應急小藥箱、有健康勞動力、有無公害種養殖業)和健康村(標準為“六好”:健康教育開展好、醫療衛生服務好、健康家庭創建好、環境衛生整治好、綠色産業發展好、村風民俗形成好)摸清了家底。
“摸清群眾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等家底,我們建立了縣、鄉鎮、村組和家庭‘四級共建、鄉鎮為主’的創建機制,把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創建與新農村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産業發展一併統籌規劃,把健康融入所有領域。”工作人員説道。
改廚、改廁、改水、改圈,建沼氣,試點村80%農戶實現“四改”,飲用水全達標,衛生廁所達98%,100%實現人畜分離;治理農村“五亂”(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禽畜亂跑),組建垃圾收集點,村建垃圾處理站,農業園區、旅遊景區均設垃圾桶;發展綠色種養殖業,防止高殘留農藥和有毒有害物質進入種養殖業;在全縣行政村建健身場所,配備健身器材,漓江鎮連續35年舉辦農民運動會成為全國農民體育運動先進經驗,“農民健身”行動紅紅火火的開展起來。
“防病于未然,病後防傳變,健康習慣漸漸深入人心,這是我們感到最欣慰的事。”該縣衛健局負責人説,截至目前,蒼溪創建健康村54個,健康家庭10044戶,廣大群眾的健康素養得到較大提升,有效阻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代際相傳,打造了蒼溪健康扶貧優質服務品牌。(青婧 郭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