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崔興國: 和團隊三天徹夜不眠 解決三峽混流式水輪機關鍵問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8-13 14:43:20編輯:劉婷婷

整齊挺立的白襯衫,黑色的邊框眼鏡,寫有“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水輪機分廠裝配工段長 崔興國”的工作牌整齊的挂在胸前,看起來溫文爾雅的樣子,很難把他與紮根一線車間30年的背景聯繫在一起。然而眼神裏的沉穩專注和言語間的嚴謹仔細著實符合他作為高級技師、四川工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實力。

崔興國所從事的水輪機裝配是清潔能源設備——水輪發電機設備出廠前檢驗設計性能、工藝方案及製造加工過程偏差檢測的最後一道關口,十分關鍵。

30年來,崔興國創新研發了多種水輪機裝配操作法,涵蓋國內水輪發電機設備主力機種,並廣泛應用到各類項目中,如世界最大水電站項目三峽、第三大水電站項目溪洛渡、葛洲壩項目等。
多學習 創新
新設計用“興國”命名
貫流式機組導水機構存在尺寸大、難預裝、固定式、不可拆卸等缺點,給裝配場地、儲存和預裝操作帶來很大浪費和麻煩。崔興國自主創新設計了一套“通用可調節式”導水機構裝配工裝,既解決了貫流式導水機構預裝工裝不可通用的難題,又降低了大量製造週期和成本。且可調節、組合式工裝方便調試,不受場地等其他因素影響,此套工裝以他的名字被命名為“興國導水工裝”,並榮獲中國機械工業品質管理協會頒發的一等獎。
諸如此類的創新設計被崔興國看做是挑戰。“這讓我回想起了1991年剛到水輪機廠的場景,現場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零部件,眼花繚亂,無從下手。
當時的師傅給我説的第一句話便是:趁著年輕的黃金時期一定要多學習,不懂就問,不然以後就可能成為一個技能不精和技術半懂的人。”崔興國把“多學習”變成了自己的工作常態,用了三年時間跟著不同的師傅幹遍了水輪機所有的裝配分裝,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高級技師、主任操作師,如今已是水輪機製造裝配領域公認的“大國工匠”。
2003年,東方電機開始製造三峽項目第一台機組,崔興國作為三峽混流式水輪機裝配的帶頭人主導整個轉輪的裝配過程。傳統的轉輪平衡效率低下,且易出現轉輪安裝後的振動、擺動以及噪音超標現象,對於三峽機組這類超大型轉輪的裝配平衡,倘若採用傳統的球平衡方式,則勢必會造成球形變形,平衡結果失真,平衡品質無法得到保證。
崔興國帶領的團隊必須用八天八夜的時間做最後衝刺,通過引進應力棒平衡方式,準確全面地測量計算出不平衡的方位和重量,大大提高了轉輪的平衡精度和平衡效率,解決了大型超重型轉輪的平衡難題。“其中有三天,我們所有人都是通宵達旦,徹夜不眠一起工作,一起想辦法。”崔興國回憶道。
探索 突破
水輪機製造實現從“跟跑”到“領跑”
崔興國把工匠精神與他所在的行業和産品品質緊密相連,“我是做水輪機裝配的,見證了水輪機製造的飛速發展。”時間回到崔興國入行的90年代初,國內水輪機製造水準遠遠落後於歐洲國家,核心部件都來自國外。
“1992年我第一次到廣州的一個電站項目去,安裝的第一台機組是和法國合作,我甚至不知道那臺水輪機的核心部件什麼樣子。”這些經歷,讓崔興國終身難忘的的同時,也因為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狠狠刺痛著崔興國的心。
如今,在與國外企業同臺競技的時候,崔興國底氣十足。巴西傑瑞項目作為我國出口單機容量最大、臺數最多的貫流式的貫流式機組,代表了當今全球水輪機製造的最高難度。傑瑞轉輪首次採用了整體裝配並灌油發運的方式,對轉輪裝配過程中的衛生條件和細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此崔興國創新地提出以“凈化間” “麵糰清理”等方法來確保轉輪清潔度。
最終,崔興國對此類轉輪裝配的關鍵尺寸和節點梳理出了一套成熟的裝配品質控制流程,確保了轉輪漏油量為“0”,指標成績也創造了國內行業內的標桿。
國內水輪機製造用幾十年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如今已跨入水電製造國際領先行列。崔興國很自豪,“尤其是在世界首臺的百萬水輪機的製作中,成功完成了首臺轉輪的平衡和製造過程,在2021年,建黨100週年之際,百萬大機組的成功發電將為祖國獻上一份厚禮。”
 “先進製造業的高品質發展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一種表現,工匠精神是實現製造業和産品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精神,産品品質是能體現一線操作工人的敬業狀態。”崔興國這樣詮釋他以身踐行的工匠精神,“專業、專注、熱愛是對工作的尊重,幹一行就要愛一行,就是要用一生在這個行業製造中去探索、突破。”(謝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