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一路向東,基建設施、公園綠地正在加速落地,“未來之城”展開帷幕。
2020年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成立,拉開了成都城市發展新序幕。時至今日,已一月有餘。6月10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范銳平赴剛“滿月”不久的東部新區實地調研,研究部署重點工作。從4月獲批到5月掛牌再到6月開啟高速建設模式,新區的建設實現了良好開局,東進的速度已然自此騰飛。
從2017年4月,成都首次提出“跨越龍泉山東進,推動城市空間格局從‘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轉變”時,中國電建水電七局緊跟城市發展的步履,吹響了東進的號角。3年來,從“東進”區域到東部新區,變的是戰略地位的提升,不變的是中國電建水電七局築造“未來之城”、打造“新城綠心”的初心。在新區的版圖上,水電七局承建的地下綜合管廊、道路、橋梁、國家森林公園相繼啟動,一個生機無限、蓬勃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建設項目正如火如荼地行進。
成都面向世界的新“臉面”
驅車穿過靜謐的成都龍泉山脈,一路向東。在沿途的綠樹掩映、河水山色中,空港新城建設熱火朝天。
“因為天府國際機場的緣故,這裡將成為成都對外開放、連接世界的樞紐和窗口。從飛機上看到成都第一眼,就是我們這三座大橋,可以説是成都臉面,”水電七局空港新城項目負責人李春權説。“這三座大橋均為異形鋼結構,由國際知名公司設計,雕塑感十足,預計2021年建成完工。”
為與“國際空港門戶樞紐”契合,空港新城在北一線、東一線、西一線跨絳溪河設計了三座集實用性與藝術觀賞性于一體、“顏值”“技藝”于一身的景觀橋。這三座大橋完全採用國際化招標、設計,來自德國、西班牙、沙特等多國力量參與,從招標到設計方案的確定到圖紙細節的推敲,每一個環節都以打造成都“東部新區”門戶為指導思想。在設計過程中為全方位展示異形橋梁,採用BIM技術,實現空間異形結構可視化。大橋將採用大量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圍繞“公園城市”主題,利用橋梁結構展現“山環水繞、錯落有致、大開大闔、城園交融”的城市風貌。
彰顯公園城市新理念
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上,視野極佳,正對面是被稱為“千島之湖”的三岔湖,左邊則朝向簡陽方向,是東進的重要區域。腳下,除了已打造成形的龍泉山森林綠道示範段外,更多的基礎設施正在加快建設。
早在2018年9月,中國電建水電七局承建的世界在建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旅遊環線三標項目就正式開工。而後,2019年3月,水電七局承建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森林綠道(丹景臺片區)EPC項目一標段正式開工。該項目涉及成都市高新區、天府新區、簡陽市的11個村,包含13.3千米道路綠道化改造及附屬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並對沿線兩側約10米範圍內的綠道、接駁停車場、配套建築服務設施進行提升。
“整個森林綠道沿山脊布設,串聯區域內至高點觀景臺的彩色森林山脊觀光軸,形成‘登高遠眺、俯瞰田園、觀山觀水、眺望三岔湖'的(丹景臺片區)特色觀景森林綠道。”水電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公園城市”的理念,以自然生態本底為依託,展現“山環水繞、錯落有致、大開大闔、城園交融”的城市總體風貌,實現山、水、城相融共生,建設世界公園城市典範。
在這裡,水電七局建設者有了新的建設理念,未來的城市,不再是高樓林立的水泥森林,而應該成為生態友好型的公園城市。即從 “産城人”到“人城産”,從“城市中建公園”到“公園中建城市”,從“無序蔓延”到“組團緊湊”,從“高樓林立”到“宜居速度”。
踐行新模式打造新引擎
作為“未來之城”的東部新區,新理念、新機制、新面貌、新環境、新業態……以新帶新、以新促新已經成為新區建設的主調。對於新模式的探索,水電七局也毫不遲疑。
談起PPP模式,“3年建設+15年運維”是所有項目職工對空港項目最直接的印象。“空港項目是目前水電七局三分局以PPP模式承建的合同金額最高的項目,是對建成後全週期運維的全新探索。我們初次嘗試,所面臨的未知環境和風險是無法預估的。以此為契機,項目團隊希望快速佔領PPP模式新領地,打造一支強兵勁旅。”李春權談道。作為新引擎,PPP模式的探索之旅也從此進入正軌。
機遇中總帶著風險。PPP模式的規則,意味著項目盈利必須做更長遠的打算。PPP模式從不承諾固定回報,建成後通過“使用者付費”及“政府可行性缺口補助”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但在運維過程中,以評判項目整體情況的方式對項目進行績效考核,“路面一條縫”都可能讓投入“有去無回”。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在建設過程中,嚴格把控工程各方面情況,將後期運營維護風險和成本降到最低,才是關鍵。
這是新區,對於七局而言,也是新模式的探索之地。建設+運維必須統籌一體化,而這樣的項目在成都也非首例。我國目前做PPP也是較為新的課題,運營超過5年以上基本上鳳毛麟角,很多制度都不成熟。“對於PPP,我們在學習,政府也在學習。”如何能探索出有一整套成熟的、屬於PPP模式的運作機制,實現政府與企業的雙贏,是空港項目各層級從業管理人員正在深入思考的問題。不回避矛盾,敢於直面其中的問題,加上人才的培育,建立專業人才庫和社會資源庫,PPP模式,未來可期。
雖然如今水電七局對於PPP模式的探索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但對一路經歷過BT、BOT的項目團隊來説,這是一次終身受益的嘗試和挑戰。
這是蛻變也是開始。可以預見,中國電建水電七局在四川塑造東部新區,將在未來建築市場發揮引領作用。尤其是空港新城和森林公園的建設,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交通節點工程,將演變成我們區域化戰略的一個新引擎,猶如動力源,讓我們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為未來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陳果 王夢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