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松潘:多民族融合共居住 民族團結一家親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3-14 13:37:44編輯:謝川霞
  阿壩州松潘,自古就是茶馬古道上物資集散的重鎮,是文成公主與松讚幹布和親入藏的見證地,也是藏、羌、回、漢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在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文化上兼收並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局面,各族群眾齊心協力,共同為和諧穩定出力,為幸福生活奮鬥,共同創造了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多彩文化。


 
  近年來,松潘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州委民族政策,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持續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努力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並於2018年成功創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
 
  許元東,一名羌族青年,通過創業積累了一定的財富,2013年,在家人的支援下,秉承著建設家鄉、帶動一方的良好願景,這名長年在外打拼的羌族青年回到了松潘,在這寸土寸金的古城核心地帶,建成了一座中式客棧。這座客棧按照中國傳統建築風格修建,古色古韻,滿院花香。典雅的格調和良好的居住環境,吸引了不少的遊客在此遊玩居住。


 
  許元東説:“松潘縣委、縣政府在這條街上投了大量的資金,建好了完善的基礎設施,還打造了景觀,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我們就靠這些做生意。”
 
  距離茶馬驛街區不遠的中江一村,是一個典型的回民族聚居街區,穿鬥結構的明清時期漢式建築交錯佈局。潔凈愛美、熱愛生活的回族同胞使得整個街道藤蔓環繞,花香撲鼻。在這條回民族聚居的街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還有一家藏式酒吧。酒吧老闆藏族小夥蘭家字裏執著帥氣,從十年前的打工者變成了現在的經營者,親歷著這座古城的進步與發展。酒吧中有多名不同民族的服務員,漢族姑娘楊什吉已在尼瑪的酒吧工作了好幾年。當問到小花為何一做就是好幾年,“做習慣了就不想離開了,老闆人很好,對我們非常關心,像家人一樣。”楊什吉害羞的説。


 
  相比蘭家字裏的執著和楊什吉的調皮,房東回族馬大娘,則顯得特別慈祥善良。在這座傳承了好幾百年的回族街區,將自家的房屋出租給藏族小夥,還改裝成了藏式建築風格,這或許也需要極大的包容。難能可貴的是,家裏的親戚和周邊的鄰居也無二話。
 
  古城外新區旁的大巴山村,九年前由高半山搬遷至山下城區。大巴山村規範有序的建築透出濃濃的藏式風情,讓人産生無窮的探索慾望。然而,這卻是一座以回民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
 
  容中磋,一名普通的藏族家庭婦女,十五年前從松潘縣川主寺的藏族村寨嫁到大巴山村,丈夫金春芳是一名回族漢子。手抓肉、和尚包子是容中磋和孩子們的最愛,從嫁給丈夫金春芳後,藏族傳統的美食就帶到了這個回族家庭中。而長期受勤勞、巧實的回民族影響,麻花、馓子等回族傳統美食,容中磋也是信手拈來。在松潘,像這樣多民族交相融合,共同發展的故事數不勝數。
 
  生活品質提高了,日子好過了,做“公益”已成為一種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這幾年,由不同民族、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們自發成立的公益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的在這座高原古城鋪展開來,成就了松潘互交互融、互幫互助、共生共進的全新氣象。
 
  縱觀中國星羅棋佈的古城,大多在同一座古城內生活著單一的主體民族。然而,松潘這座千年古城中卻生活著藏羌回漢四個主體民族,他們“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形成了“四族一街居,風俗迥相異”的獨特景觀。松潘古城北門的松讚幹布、文成公主雕像述説著松潘一代又一代藏、羌、回、漢人民友好交往、團結進步、共創幸福生活的美好故事。(松潘縣融媒體中心 張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