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駕車行駛在西充縣青獅鎮大石壩村,但見稻田一片連著一片,稻穀即將進入收穫期,豐收在望。
近年來,西充按照“做精基地、做優品質、做強品牌、做實機制”的總體思路,推動農業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科技化、園藝化發展,在爭當有機農業排頭兵、打造中國有機農業第一縣的征程上,奮力建設南充市現代農業千億産業集群核心基地。
大基地托起大産業
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基地建設。為此,西充人加快農業基地建設,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豐收的夢想。
西充縣優質(有機)糧油現代農業園,覆蓋該縣義興、青獅等7個鄉鎮、71個村,是以水稻、小麥、油菜等糧油為主導産業的現代農業産業園。
該園區一方面按照“産業基地發展到哪、高標準農田就配套到哪”的思路,集中連片打造高標準農田,把昔日東一塊西一塊、分散的田地變成了整塊農田,收割機、播種機等機械可以直接開到田地裏進行機械化耕作;另一方面實行“稻油、稻菜、稻麥”輪作,使得土地産出效益翻番。
優質(有機)糧油現代農業園只是西充探索發展現代農業,大力建設産業基地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西充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國家農業科技園、國家融合發展示範園、返鄉農民創業園、脫貧奔康産業園“五大園區”,按照“東桃西橙、南薯北禽、中部糧油”的現代農業産業佈局,積極發展“2+4”特色主導産業,建成現代農業園區40萬畝,涵蓋10萬畝糧油園區、10萬畝香桃園區、10萬畝晚熟柑橘園區、3萬畝二荊條辣椒園區、2萬畝西充黃心苕園區。
同時,該縣以有機為特色,全縣已建成21萬畝有機農産品基地,其中有機認證面積13萬畝、認證品種100個,基地規模居西南第一位。編制發佈40個西充有機農産品地方生産標準,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先後3次承辦國際性有機農業大會,是亞洲有機産業創新發展峰會永久會址所在地,獲國家有機食品生産基地示範縣、首批國家有機産品認證示範區等殊榮。
大融合催生大效益
隨著現代農業基地建成,如何有效延長農産品鏈條、提升産品附加值、增強産業帶動力,實現一産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不斷完善全縣農産品加工體系?川東北有機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園給出了答案。
川東北有機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園位於西充縣義興鎮。園區內的四川果泰食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生産線快速運轉。柑橘經過清洗消毒後進入投料口,經傳送帶輸往生産線,多道工序加工後,去除了原果的苦澀味,獲得新鮮甘甜的濃縮果汁。
而在“陳吉旺福”小麻花生産車間,伴隨著機械的運轉,一團團面泥被擰成一個個可愛的小麻花,從出料口魚貫而出,經過油炸、調味、包裝等工序後,變為香脆可口的小麻花。
除了果泰食品和“陳吉旺福”小麻花等農産品精深加工企業已經建成投産,園區還吸引了22家億元企業來此簽約,16家企業落地建設。
川東北有機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園于2017年5月動工,園區總體規劃佔地4500畝,計劃投資100億元,分兩期建設。園區全面建成後,預計實現年産值過百億元,增加就業超萬人。該産業園延長了産業鏈、提升了價值鏈、完善了利益鏈,彌補了農産品精深加工的短板。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一個個鄉村美景被串珠成鏈、連線成片,西充廣袤的田園變成了花園,鄉村變成了景區。
在鳳鳴至義興14公里有機鄉村慢生活示範帶,18家農業企業分佈其間,有“亞洲有機村”、台灣有機玫瑰園,水草豐茂、白鷺翩躚的生態濕地公園,佈局整齊、生機盎然的果蔬産業園,四季有花開的有機生活公園等。
此外,該縣深度聚焦“有機”“民俗”兩大優勢,大力促進農旅融合、文旅融合。以“一鄉一節”為主線,緊扣“春賞花、夏品果、秋運動、冬養生”主題,精心打造中國有機生活公園、雙龍橋有機迴圈第一村等鄉村旅遊目的地,建成鳳凰谷、桃博園等農業主題公園14個,並佈局研學觀光、有機品鑒、民俗體驗3條精品環線。
如今,西充將休閒農業與産業基地規劃有機結合,實現了農旅融合、文旅互動,不斷釋放綠色經濟活力,唱響了融合發展的田園牧歌,使其獲得了“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等“國字號”旅遊榮譽,鄉村旅遊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興增長極。
新機制激發新活力
發展現代農業,振興鄉村經濟,助農增收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宿點。為此,在現代農業發展戰略中,西充縣通過深化農村改革,探索形成了農民“土地入股、現金入股、資産入股産業園區”三種模式,把分散的小農戶培育成産業鏈上增收致富的“小股民”,有效破解了農業産業化發展中農民參與度不高的問題,最大限度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過去,我們村的農業種植零散、管理粗放,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嚴重。2013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僅5000余元,低於全縣平均水準。”談起以前的雙鳳鎮跳蹬河村,村黨支部書記胡江很是感慨。現在,該村變分散經營為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經營效益,村民自發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勞動力和現金等入股,把撂荒地變為豐收的果園。
“我們以黨支部為主導,集中1150畝土地統一規劃産業,在全縣第一個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不僅有保底的土地租金收入,還可以在合作社上班掙錢,盈利後還能分紅。”胡江介紹,該村吸納農戶分散資金150萬元、勞務股金16萬元,部分貧困戶通過“扶貧特惠資金”入社發展,按照供種、供肥、供藥、指導、銷售“五統一”模式,實行標準化生産、規範化經營,規模發展大雅柑等特色産業,建成標準化香桃基地300畝、晚熟柑橘基地320畝,建成2000平方米的“跳蹬河山莊”,並聯動發展賞花、採果、遊園等民俗經濟,趟出一條農旅融合發展之路。
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西充意識到,只有深化改革,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才能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實現協調發展。為保障農民持續穩定增收,該縣通過深化農村改革,創新“兩統兩返”“五方聯動”“三帶動三分紅三保障”等利益聯結機制,全縣共培育龍頭企業43家、專業合作組織479家、家庭農場專業大戶1650家,共有4.5萬戶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發展,戶均年增收2萬元。
機制一新天地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民以“土地入股、現金入股、資産入股”産業園區,不僅實現了農村有效治理和農業産業發展良性互動,還將農民從土地上“解綁”,變身為産業工人、職業農民、家庭農場主甚至新型農民,極大地增強了農民對農村發展的信心和勤勞奮進、創造幸福的決心。(李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