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科研成果 > 正文


防控疫情、應援“新基建” 機器人最近有點忙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0-03-24 10:01:53    編輯:陳姝悅


  巡檢、清潔、測溫、雲端護理、無人配送等各類機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隨著復工復産按下快捷鍵和“新基建”熱潮漸起,機器人主戰場也發生戰略性轉移。
 
  到底有多少機器人上了一線,官方沒有統計。
 
  但記者從中國電子學會了解到, 二月初,世界機器人大會組委會秘書處發出《凝聚你我 科技戰“疫”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倡議,獲得了130多個機器人和人工智慧企業的響應。
 
  2月28日,達闥科技進入武漢武昌方艙醫院,6天時間整體交付了包括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智慧運營大腦、服務機器人和第三方物聯網設備。
 
  “我們已經接到湖北方面的需求,希望進一步把智慧方艙醫院項目模組化、系統化。”達闥科技副總裁兼CMO葛頎對科技日報記者説,“這次緊急狀況下的部署,既是整個機器人行業的壓力測試,也是智慧醫院建設成效的摸底。有計劃、有目的引入系統化解決方案,才能提升醫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的科技能力和運營水準,避免臨時抱佛腳。”
 
  優必選科技CBO譚旻表示,一場疫情提前三到五年讓公眾對機器人行業有了認知,讓公共事務、醫療醫護等機器人發揮作用的重點領域變得清晰,也大浪淘沙般檢驗了各機器人企業的實力,決定了誰能在未來兩到三年還有繼續提升的資格。
 
  上海鈦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經理陳惟褀説:“就像SARS過後,每個醫院都建立了發熱門診。疫情過後,機器人等新技術新産品將成為醫院強有力的幫手。”
 
  機器人行業還看到了哪些有價值的使用場景?
 
  勞動密集型重復産業依然是行業比較有共識的場景,中信重工開誠智慧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樹生表示,機器人代替人工提供無接觸服務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危險環境、城市管廊、偏遠無人廠區等日常巡檢的機器人部署做了最好的示範。
 
  如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發展副總裁陳萬鈞所言,“疫情讓特定場景機器代替人的趨勢變成前所未有的剛需。”但是,這種行業繁榮是特定的場景需求,還是叩響市場的敲門磚?機器人是否能成為“新基建”的有力應援?
 
  上海仙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楊麗認為,未來兩三年內,最大的挑戰是數據共用和各方面端口協議的打通,這既關係到跨企業機器人通用化、平臺化、模組化,也關係到機器人能否發揮更大的價值。
 
  機器人在室內室外運作,你認為它是車還是人?如果是車,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和傳統交通工具在責任上怎麼區分?一個使用場景中出現多廠家的多種類機器人,他們會堵在一起還是會有序避讓?
 
  談及上述問題,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商務總監修陶鈞表示,機器人行業還缺少行業通用標準及跟蹤評估體系,行業監管也有待從模糊走向更加規範。
 
  讓機器人留下來是否划得來,用戶心裏自有一本賬。
 
  修陶鈞強調,機器人不是超人,去掉虛火,回歸價值,才能真正成為新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劉艷)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