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科研成果 > 正文


英國科學家最新建模研究認為:大型生態系統崩潰可能只需幾十年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0-03-11 09:59:50    編輯:陳姝悅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0日發表一項最新建模研究,英國科學家團隊通過對4個陸地、25個海洋、13個淡水生態系統數據分析並模擬後發現:大型脆弱生態系統的崩潰一旦觸發,過程可能只需幾十年!
 
  在生態學中,生態系統是自然界一定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並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而系統轉變,指的是生態系統穩態經歷的大規模、持久且往往是預期之外的改變,可能受其到達“臨界點”後的反饋迴圈驅動。
 
  研究人員認為,系統轉變的頻率會在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的作用下增加;然而,生態系統崩潰的速度和規模之間的關係尚未得到充分認識。這一資訊或有助於發現合適的時機,採取適應性管理策略來減少生態破壞。
 
  此次,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研究人員約翰·迪靈及其同事,對4個陸地、25個海洋、13個淡水生態系統轉變報告中的數據,展開了前所未有的詳細分析。他們發現,較大生態系統經歷系統轉變比較小的生態系統更慢,但是,隨著生態系統規模的擴大,崩潰所需要的額外時間會減少,導致它們的崩潰會相對變快。
 
  研究團隊利用電腦模型支援的統計學關係進行了評估,發現亞馬孫規模的生態系統(約550萬平方公里)一旦觸發,可能會在49年左右的時間裏崩潰;而加勒比海珊瑚礁規模的系統(約2萬平方公里)一旦開始,可能只要15年的時間就會崩潰。
 
  研究人員總結表示,人類需要為生態系統轉變速度超出此前預估做好準備。
 
  總編輯圈點
 
  地質科學告訴我們,地球40多億年的歷史上,像今天這樣生物繁盛的時期不太長。穩定的生物圈與其説是常態,不如説是不一般的奇景。全球火山爆發或者未知原因的氣候變化,短時間內摧毀大多數生命,這樣的滅頂之災已經出現過好幾次。我們要珍惜眼下的鬱鬱蔥蔥,不要視之為當然,居安思危才是守正之道。(張夢然)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