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創新創業 > 正文


為復工復産創造良好條件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2020-03-11 09:50:06    編輯:陳姝悅


  一組數字,引人注目。97.08%,這是2月20日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復工復産率;91.7%,這是2月26日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所屬子企業復工率;79%,這是3月4日各省份重點項目復工率……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産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各地陸續推動企業復工復産,經濟社會發展正逐漸步入正常軌道。
 
  推動企業復工復産關係重大,必須統籌好。連日來,從保障企業生産所必需的防護物資,到精簡不必要的復工復産審批流程,再到組織包車、包專列接回外地員工,各地各部門採取切實措施,為復工復産創造基礎性條件。但也要看到,在推進復工復産過程中還存在不少棘手問題。比如,如何保障原料供應?如何確保物流暢通?這都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務實舉措,打通人流、物流堵點,放開貨運物流限制,確保員工回得來、原料供得上、産品出得去。
 
  經濟社會是個有機系統,産業鏈環環相扣。復工復産不能只盯著局部,更需全面考量,推動産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産。比如,浙江紹興柯橋區是全球紡織産業鏈最完整、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上下游涉及近萬家各類規模的企業,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卡殼都可能影響整體復工復産進度。為此,當地採取以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配套復工、上游整體復工帶動下游市場和外貿運轉的方式,推動全産業鏈“應復盡復,貫通復産”。不久前工信部印發的一份指導意見,專門強調了優先支援汽車等産業鏈長、帶動能力強的産業,為的也是在復工復産中實現“以點帶面”的效果。堅持上下游貫通,實現各環節配合,做到産業鏈協同,才能形成復工復産的整體效應。
 
  同時也要看到,復工復産既要考慮直接相關的因素,也要考慮間接相關的因素;既要提供政策支援,也要完善配套措施。比如説,不少企業已經具備開工條件,但産品銷路是否暢通、資金流能不能跟上等“開工以後”的問題亟待解決。對此,各地各部門的激勵性、支援性配套政策不能“缺席”。山東出臺意見,支援企業採取店舖外擺、露天市場等方式發展“露天經濟”,避免人員聚集的同時促進消費回暖;廣東則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出臺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進一步提振汽車消費。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才能從根本上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同時,加強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資金和政策性金融,才能打好政策組合拳,讓企業輕裝上陣,提振企業復工復産後的風險抵禦能力。
 
  危機中也蘊含著機遇。此次疫情中,那些早已佈局線上業務的企業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智慧製造、無人配送、線上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産業更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這啟示我們,為復工復産創造良好條件,不僅意味著幫助企業收復存量、恢復常態,也要鼓勵企業拓展增量、發展新業態。從搭建網路平臺助力企業開展線上視頻招聘,到鼓勵線下零售企業打通線上銷售渠道;從推動製造業實現數字化、資訊化、智慧化轉型,到支援“無人經濟”發展,各地各部門拿出實實在在的激勵和幫扶舉措,危機就能轉化為契機,難點也能變成支點,從而撬動傳統産業實現改造提升,培育壯大新興産業。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迴圈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經濟社會發展的恢復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遵循市場運作規律,採取更加科學、務實的舉措精準穩妥推進復工復産,我們就一定能護航更多企業儘快回歸正常經營軌道,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彭飛)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