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川 > 正文


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染嗎?這些關鍵問題專家都解答了

來源:四川線上    時間:2020-04-02 16:14:49    編輯:劉映紅


  4月1日,四川公佈了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情況,引發網民關注。針對網民關注的焦點,記者採訪了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省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小組疫情防控組副組長欒榮生,欒榮生教授對此進行了解答。
 
  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群體存在?
 
  欒榮生説,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傳染病在人群中蔓延的的感染譜全貌分成:無症狀感染者、臨床輕症、中症和重症直至死亡。致病力強的病原體導致的臨床發病或有症狀的感染者比例較大,反之亦然。毒力較強的病原體導致的死亡比例較大,當然還同患者的身體狀況或基礎疾病有關。
 
  無症狀感染者也被稱作“沉默的警告者”或“隱性感染者”——他們看似沒有症狀,沉寂安靜,卻是病毒存在的重要提示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學意義。無症狀感染者仍有向外界散佈病毒而成為傳染源的可能,重視潛在或長期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對控制傳染病至關重要。
 
  無症狀感染者是通過什麼途徑發現的?會不會有大量的存在?
 
  欒榮生説,目前我們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主動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一是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開展醫學觀察期間的主動檢測;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調查中開展的主動檢測;三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傳染源追蹤過程中對暴露人群主動檢測;四是對部分有境內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員開展主動檢測。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研究論文3月12日刊登在《Eurosurveillance》雜誌),對鑽石公主號遊輪上的634名新冠肺炎病例經過統計模型分析,估計無症狀感染者所佔比例為17.9%。
 
  張文宏團隊撰文指出,以目前部分研究為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大約為18%~31%。不過有些患者僅出現很輕微的症狀,在隔離觀察期間也不一定會被發現,也常常被認為是無症狀。
 
  這些數據説明瞭什麼呢?假設10個人接觸了病毒,可能最終會有6-8個人發病,2~4個人始終不發病或者症狀非常輕微,這些人就是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所以,不存在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我們對無症狀感染者要重視,但不必恐慌。
 
  無症狀感染者有否有傳染性?強度如何?
 
  欒榮生説,無症狀感染者存在著一定的傳播風險。一是傳播的隱匿性。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無任何明顯的症狀與體徵,其在人群中難以被發現,其導致的傳播也難以預防。二是症狀的主觀性。症狀輕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認為自己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動去醫療機構就診,在日常的診療工作中難以被發現。三是發現的局限性。由於存在檢測窗口期,採用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方法難以發現全部無症狀感染者,現有的無症狀感染者主要是通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主動篩查、感染來源調查、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對高風險地區人員的主動檢測發現的,尚有部分無症狀感染者難以被發現。
 
  無症狀感染者由於沒有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排毒量相對於有症狀的病人而言應當較低。不管有無症狀,感染者都是急性,不會持續攜帶病毒。四川省本土病例零報告快一個月了,本土的無症狀感染者應當也沒有傳染性了。面對境外輸入,我們嚴防死守力度空前,輸入的無症狀感染者很難再造成傳播。
 
  如何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的風險評估和防控?
 
  欒榮生説,一是完善防治方案。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修訂完善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科學應對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感染風險,遏制可能形成新的疫情傳播。
 
  二是加大篩查監測。有針對性加大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結合復工復産複學實際,加強對重點城市、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監測,最大程度發現隱患。做好疫情跨境輸入輸出防範,對所有入境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後,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清來源,公開透明發佈資訊。由於部分無症狀感染者始終無症狀,實際防控工作中無法將發現和隔離無症狀感染者作為主導措施。因此我們仍將繼續著重于及時發現隔離確診患者,並做好密切接觸者管理。我國經驗表明,做好確診病例的及時發現和隔離,並適度採取減少人際接觸等措施,可以基本阻斷疫情傳播。
 
  三是強化管理救治。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隔離期間出現症狀,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四是加強群防群控。堅持群專結合,加大防疫知識科普宣傳力度,指導公眾科學防護,廣泛開展培訓,提高基層疾控人員、醫務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等的防控能力和水準。從4月1日起在疫情通報中公佈無症狀感染者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公眾個人行為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欒榮生説,公眾要加強自我保護和健康文明意識,強化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防護,養成勤洗手、戴口罩、講究手衛生、一米線、開窗通風、清潔消毒、分餐制、生病時減少去人員聚集場所和科學戴口罩等健康生活行為方式。要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本著既保護自己,也要保護他人健康的理念,將健康知識傳播到每個家庭和個人,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準和健康素養水準。如個人核酸檢測陽性後不必恐慌,要主動配合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健康監測和隔離醫學觀察,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後及時報告,接受醫療機構規範診治。(石小宏)

∥ 推薦專題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