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創新 書寫群眾滿意答卷

——記高縣來復鎮崇新村原第一書記張遠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9-28 16:30:15編輯:蘇仁勝
2017年1月,張遠強擔任宜賓市高縣來復鎮崇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以來,不畏艱難,開拓創新,通過“三民”走訪、調查了解、徵詢意見的基礎上,認真落實幫扶項目、著力解決農村實際困難。在他的帶領下,全村基礎設施項目不斷開工建設,特色産業培育起步順利,崇新村重新煥發出活力,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駐村調研,謀劃發展路
思路決定出路,到任後,他始終銘記組織的重托,彎下身子、融入群眾,努力探索脫貧路子。為摸清家底,他起早貪黑,走村串戶,與黨員、群眾打成了一片,用了2個星期的時間對村中9個組的貧困戶、五保戶、困難黨員戶、村幹部、致富能手進行走訪,熟悉了本村各個組的具體位置和本村的具體民俗習慣及農民的基本生活條件。對全村基本情況以及未來全村脫貧攻堅工作有了更深刻認識。2017年2月,他召開全村群眾大會,提出了“建産業、強組織、亮新村”的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計劃,建立了項目錄,為全面推進該村的脫貧工作明確了思路、時間、目標和任務。對此,崇新村幹部説:“以前我們就像無頭蒼蠅,一年到頭都不知道都幹什麼。縣上來的第一書記就是厲害,這下子我們工作有目標了,有帶路人了。”
抓好基礎建設,解決發展關鍵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一條亙古未變的信條。張遠強清醒地認識到,水利、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仍是該村的發展瓶頸,也是群眾最關心、受惠最直接的民生問題。為爭取到行業部門的項目安排,他多次奔走在縣各部門之間。一些部門辦公室工作人員每次看到他,就半開玩笑地説:“張書記,你又來了,不給你安排項目看來你要在我們這裡上班啊。”
經過他的不懈努力下,2017年以來崇新村水利、道路等項目投入400多萬元,硬化組道公路長6.6公里,寬3.5米,新挖産業路3.5公里,寬4.5米。基礎設施項目不停開工建設,群眾看在眼裏、暖在心頭,發自內心地説:“這個書記會真幹事,幹實事。基礎項目落地,讓村民得到了實惠,看到了發展的前景,張書記的實干名聲也漸漸傳到了各個村組。”
發展産業,拓寬穩增收渠道
張遠強始終認為,特色優勢産業是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根本,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崇新村以傳統種養業為主,無龍頭企業帶動,無主導産業發展。2015年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種植黃梔子576畝,種植檸檬373畝。因發展規模不統一、農戶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目前效果不理想。為了儘快發展起産業,他不等不靠,按照“特色水産,村社帶動”的思路發展特色産業。但是當時許多群眾紛紛不理解,表示推廣的産業項目行不通,但是始終沒有放棄,一直在與黨員群眾做思想工作。
在娘家單位的大力支援下,他堅持發展産業還是要靠種植大戶、龍頭企業、專合社等示範帶動,建立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産業發展機制,確保貧困戶脫貧不返貧。鼓勵群眾通過流轉土地設立股份合作社,吸納致富能人帶頭、貧困戶共搞特色增收産業。
抓好黨建,堅持思想引領
“黨組織就是一座堡壘,每個黨員就像堡壘上的旗子,引領廣大群眾跟著組織走、向先鋒模範學習。”這樣生動形象的比喻在張書記看來是最貼切的。
駐村以後,為解決崇新村基層黨建薄弱,發展缺乏帶頭人的問題,他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每次召開支部大會他時常對黨員們説,黨支部就是一面旗幟,群眾跟不跟你走,就看我們是否有能力、是否有信心把這面旗扯起來。他“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這一工作理念,組織開展“四抓”黨建活動,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以黨建工作為抓手,以“四位一體”幹部管理制度嚴格要求自己,認真當好全村“兩學一做”的帶頭人,組織和帶領村支部黨員幹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做標桿、樹榜樣,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親自為廣大黨員講黨課,鼓勵優秀黨員帶頭搞産業,堅持每季度做好黨務村務公開,開好“固定黨日+”等活動,把黨建工作與融入脫貧攻堅工作,崇新村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強,並涌現出不少黨員致富帶頭人,有效帶動了20多戶貧困戶參與扶貧産業項目。讓崇新村呈現出戶戶要發展、全村要脫貧的良好發展氛圍。
2017年崇新村順利通過上級驗收已整村脫貧,張遠強稱,雖然已經離開了第一書記這個隊伍,但作為一名曾在脫貧攻堅戰場第一線的第一書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敢於亮劍,擔當實幹,當好社情民意的“溫度計”和“晴雨錶”,書寫出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的答卷。(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