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西鎮鯉魚村:發展集體産業 讓村民摘掉“貧困帽”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8-05 14:28:04編輯:周姿彤
近年來,射洪市涪西鎮鯉魚村堅持黨支部引領,多途徑、多方式探索壯大集體經濟有效模式,逐步形成“推廣一批産業、壯大一村經濟、帶動一批群眾、造福一方百姓”的新氣象。
“多模式,興産業”
盛夏時節,細雨紛飛。在涪西鎮鯉魚村7社的“扶貧雞場”,村上聘請的專業養殖員正忙著打掃圈舍、給近2000隻雞喂食。據鯉魚村第一書記母先維介紹,“扶貧雞場”是鯉魚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扶貧産業之一,也是鯉魚村打造的“特色名片”。據了解,以村黨支部牽頭,開辦的村級“扶貧雞場”,聘請專人開展畜禽寄養,並針對無勞動力的建檔立卡監測戶,由幫扶單位提供雞苗和飼料資金,村集體與養殖戶合作進行養殖、銷售兜底。
此外,近年來,鯉魚村在涪西鎮黨委政府、村“兩委”以及扶貧單位幫扶下,還發展了規模近2000頭,産值近千萬的“扶貧豬場”——昌輝家庭農場。貧困戶在國家小額信貸扶貧政策鼓勵下,也以“股東”身份入股,實現穩定保底分紅。
“日子好,有希望”
“錢包鼓了,生活好了,農民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貧困戶李英秀高興地説。
貧困戶李英秀家有老母親長年因病致困,家裏還有一兒一女,大的7歲,小的也才4歲,其老公也常年在外打工,李英秀就成了家裏的唯一勞動力。
都説“女人能頂半邊天”,李英秀在涪西鎮黨委政府和鯉魚村村“兩委”的扶持下,用自己的勤勞換來了生活翻天覆地的改變,從漏雨瓦房換成兩層“小洋樓”,併發展“小庭院”養殖,通過土地流轉種植丹參、白芷等中藥材。從2014年到2018年,李英秀分別獲得“巾幗脫貧示範戶”“科技示範戶”“四好戶”“好家風示範戶”等榮譽稱號。
用勤勞脫掉“貧困帽”後,樸實靦腆的李秀英説:“在扶貧單位幫扶帶領下,我要認真的搞好自己的種養殖業,種就是種莊稼、藥材、白芷和丹參;養就是養豬,那樣才有更大的收入,從此不愁吃不愁穿,過上習近平總書記説的‘好日子’。”
“這一片青花椒在5月底就採摘了500余斤。下一步,鯉魚村將加快産業發展步伐:一是繼續擴大中藥材的種植面積;二是擴大跑山雞的養殖規模;三是加大鱸魚養殖的投入,全力帶動貧困戶發展種養殖業,助力鄉村振興。”在鯉魚村青花椒40余畝基地裏,鯉魚村村主任何順緒高興地説道。
據了解,鯉魚村近年來重點推廣青花椒、白芷特色種植項目,由村集體發展撂荒地經濟種植青花椒,畝均純收入2000余元,並由村集體提供種苗種肥,30余戶貧困戶進行經營管理,利潤分配按照2:8的比例進行分紅。在2018年,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多方考察後動員貧困戶試種白芷70畝,對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進行全過程指導,同時同藥材收購商簽訂書面協議,入戶開展保底價收購,解決銷售難題。2019年種植規模擴大至110畝,畝均産量4000斤,畝均純收入達2000余元。
“要想富,修好路”
農村道路交通是改善民生的基礎。鯉魚村距涪西鎮9公里,現有村民334戶1118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8戶190人。鯉魚村自貧困戶建檔立卡以來,先後修建村社道路7.7公里,大大改善了村民們出行難問題。如今,這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農村小路已經消失,硬化道路通到了田間地頭,通到了百姓家門口。
“鯉魚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指導和幫扶單位的大力幫助下,共籌集資金572萬餘元,硬化村社道路7.7公里,對電力網路進行了絕緣化改造,修建村衛生室,建村級文化廣場以及健身廣場和圖書室等基礎設施,極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鯉魚村第一書記母先維介紹説。
2018年,涪西鎮鯉魚村榮獲遂寧市“四好”示範村;2019年10月,鯉魚村68戶190人也實現了全部脫貧。在這期間,涪西鎮黨委政府、鯉魚村村“兩委”以及幫扶單位積極踐行“不忘初心為民服務 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的情懷,縱深推進農村特色産業發展,給當地群眾發展特色産業,帶去了增收致富的希望和前景!(歐陽 王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