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小暑,射洪市香山鎮霧宮家庭農場生態種養基地內,農場場主、退伍軍人張強和工人正在一起起網收蝦。
張強的生態種養産業做得風生水起,年産值達400余萬元,客戶越來越多,他先後被遂寧市評為“鄉村人才振興示範戶”“返鄉下鄉創業明星”。
創辦家庭農場
“這段時間催貨客商特別多,賣出了2000多斤小龍蝦!”忙完手中的活,張強談起了他的創業歷程。
2017年10月,服役12年的張強放棄工作安排而選擇自主創業,和合夥人共同投資30萬元建起霧宮家庭農場。經過市場調查,他決定選擇投資週期短、見效快且當時在川內尚未發展成熟的小龍蝦、大閘蟹養殖作為創業項目。
“兩個從來沒有搞過水産的年輕人來包地?”當時不少人投來懷疑的目光。他們多次登門、苦口婆心談了半年時間,才租到30畝稻田。好在第一年的種養順風順水,更堅定了他創業的信心。
擴大規模遇險
試水成功後,2018年5月,張強利用賺來的“第一桶金”,又擴大了60畝的規模。想不到的是,投放的蝦苗竟在一夜之間死了70%。這對當時信心滿滿的張強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
加上這一年管理不善,人工成本高,農場幾乎是入不敷出。為了突破技術難題,張強帶人到湖北等地學習養殖技術,回來後踐行“稻養蝦、蝦養稻”“稻養蟹、蟹養稻”的生態迴圈理念,推行環境友好型養殖模式,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經驗,農場逐步恢復了生機。
在養殖實踐中,張強還探索出了“一塘兩養”養殖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他先把大閘蟹寄養在蝦塘一角,待第一季小龍蝦上市後,再把大閘蟹放出養殖,中秋前後上市。
由於推行生態迴圈養殖,採用“線上+線下”銷售模式,農場生産的大閘蟹、小龍蝦、大米在市場都很搶手。
到2019年底,農場已累計投資300余萬元,在桃花河兩岸發展稻蝦共作基地300畝、稻蟹基地200余畝,年産值達到400余萬元,農場還被評為“省級示範場”。
帶動鄉親增收
“感謝這個年輕人安排我在基地打工,一年可掙1萬多元呢。”提起張強,桃花河村2社的貧困戶劉軍感激地説。
“知恩就要圖報。”張強説,小時候街坊鄰居有好吃的都給他留著一口,家裏有困難的時候大家也都會幫忙,自己富了,不能忘記鄉親。
張強採用“農場+基地+農戶”模式,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烏盆寨3社胥懷召夫妻倆租地2.3畝給農場,並且在基地務工,一年下來收入可達3萬多元。目前農場常年和臨時務工村民有近30人,每年支出租金和務工費達40多萬元。2018年,張強依託農場創立射洪小龍蝦養殖技術協會,帶動全市50戶養殖戶發展小龍蝦産業,養殖規模達2600畝。(賈明高 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