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攻堅丨平武:貧困戶蝶變“脫貧達人”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9-29 21:54:01編輯:傅遠偉
近日,在陽南村脫貧奔康暨鄉村振興表彰大會上,貧困戶王國仕因年度養殖産業收入超過10萬元獲得了全村“脫貧達人”榮譽表彰,接過獎牌的那一刻,會場為他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在村裏,説起王國仕可是無人不知曉、無人不點讚。從昔日的懶惰漢到如今的土專家,從以往的貧困戶到現在的致富帶頭人,他的人生發生了逆轉,他的家庭實現了蝶變。這一切的成就用他自己的話來講“是脫貧攻堅幫助了我,是養殖産業改變了我的家”。
家庭變故,重塑生活信心
2013年,王國仕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手部受傷至殘,無法承擔肢體勞動,外出務工企業不接受,小工地打零工老闆也嫌手腳不靈活。禍不單行,60多歲的老母親在地裏務農時不小心被樹枝戳傷,臥床在家,還是村委會墊錢送醫治療,加上兩個兒子唸書需要生活費,家庭經濟負擔瞬間陡增,導致他一度失去生活信心,所幸破罐破摔,整天無所事事,渾噩度日。家裏值錢的東西能賣的都被賣得一乾二淨,所有的家庭壓力和經濟開支都壓在了妻子一個人肩上。2014年,黨中央實施精準扶貧工作,村兩委考慮他家的具體情況,通過民主評議,將他納入貧困戶範圍。2015年縣自然資源局駐村工作隊進駐陽南村,幫扶幹部舒露與其建立結對幫扶關係,初次登門,王國仕十分反感,認為自己當了貧困戶又低人一等了,甚至破口大罵幫扶幹部“狗拿耗子,多管閒事”。舒露強忍著淚水,一次不歡迎就去兩次、兩次不見面就去三次,硬是憑著這股“三顧茅廬”的精神感動了王國仕,他主動接受了脫貧幫扶。
精準幫扶,制定産業規劃
舒露通過對王國仕家庭情況的綜合分析,並結合貧困村集體産業發展思路,幫助他制定了肉牛、生豬養殖産業脫貧計劃。但市場上一頭牛犢售價近5000元、一頭仔豬也要2000多元,按照兩頭牛、一頭豬的産業規劃,預計投資需要12000元。啟動資金又成了大難題,王國仕的家底幾乎為零,親戚朋友壓根兒不敢借。舒露立即向駐村工作隊彙報,幫助申請借款村級産業發展基金。正當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研究放款金額時,王國仕又打了退堂鼓,擔心養殖産業失敗血本無歸還欠一屁股債。為了讓他堅定信心發展産業,舒露自掏腰包支援3000元,並立下“君子協定”養殖成功就還本金,如果失敗則分文不收。如此一來,加上村上放款的9400元,王國仕順利地購買了兩頭西門塔爾肉牛和一頭小豬仔,開啟了養殖脫貧模式。
拜師學藝,掌握養殖技能
雖説農村人都有一些養殖經驗,但就飼料配比、病蟲防治等專業養殖來講他卻十足是個門外漢。搞産業促脫貧,沒有專業技術可不行,只有小學文化的王國仕,看書很困難,於是幫扶幹部就將農家書屋的養殖書籍借出來給他一篇一篇的讀,按照註釋一項一項的講解,並邀請農技員“到府服務”,手把手現場教學;他自己也隔三差五的就到村集體養殖合作社向養殖師傅請教問題;村裏舉辦養殖産業講座,他聽的比任何人都認真,問的也總是比別人多。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下來兩頭肉牛順利出欄賣了20900多元、小豬仔長大配種轉為能繁母豬。王國仕實現了脫貧夢想,同時也從家庭養殖門外漢變成了村內有名的土專家。
脫貧奮進,帶頭奔康致富
“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脫貧只是我的第一個目標,我還要向著小康努力”王國仕説道,通過第一年養殖經驗和幫扶幹部的悉心關照,他看到了黨的好幹部,享受到了黨的好政策,也找準了發家致富的好門路。2016年通過還本續借,再次申請到了村級産業扶持基金一萬元,又利用賺到的一萬多元,購買了四頭肉牛和兩頭仔豬。到了年底,肉牛、生豬相繼出欄,頭一年飼養的能繁母豬生産下小豬仔也順利出欄,全年利潤達到23000元。就這樣滾雪球式的發展,王國仕不僅還上了村級産業發展基金借款,家庭産業也是越做越大。2017年,他又轉變養殖思路,與其投入本錢購買牛犢還不如自繁自養,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增加收入。於是購買了2頭能繁母牛,自此又開啟了自繁自養的奔康模式。一邊自行繁育降低成本率,一邊購買牛犢增加出欄率。經過三年來的辛勤發展,現如今王國仕的肉牛圈養規模達到15頭(其中兩頭母牛),同時飼養生豬8頭、跑山雞100隻,九月上旬出欄肉牛9頭、生豬5頭,收入達到10.8萬元。在表彰大會上,他接過獎牌感慨的説到“以前大家都講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我看來只要跟著共産黨一定能夠脫貧奔小康,明年我還要擴大規模,新修圈舍,把家庭養殖搞得更專業,我也要當致富帶頭人”。
利益聯結,壯大集體經濟
據陽南村黨支部書記王國強介紹,2017年村兩委會同幫扶單位研究制定了以種養殖産業為主導的脫貧方向,並建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農戶”的産業扶貧利益鏈條。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産業發展資金與浙川東西部扶貧資金入股建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引導全村21戶貧困戶以多種方式投資參股集體養殖,帶動60%貧困戶與24%非貧困戶自主發展家庭養殖産業。每年底,村集體經濟組織能夠獲得經濟收入,群眾能夠享受集體産業分紅,同時家庭養殖戶也可以搭臺合作社銷售渠道,售賣家禽,實現了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三方抱團發展、互助互利的發展局面。近三年來,該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長3萬元,貧困戶每年享受分紅0.03至0.12萬元不等;全村51戶養殖戶,年度增收0.5至6萬元左右。(平武縣融媒體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