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都 > 評論 > 正文


疫後9成人選擇“補償性消費”釋放積極信號

來源:四川線上    時間:2020-03-12 10:53:21    編輯:田佳平


  昨日,江蘇省消保委發佈《新冠肺炎疫情對江蘇省居民消費意願的影響調查報告》,調查時間為2月25日到3月1日,採取線上調查方式,對21192份有效問卷展開分析研究。近九成受訪者會有補償性消費,約飯、買衣買鞋買包、觀影K歌、運動擼鐵和外出旅遊成為優選。(3月11日《揚子晚報》) 

  據介紹,“補償性消費”是指被疫情耽誤的消費計劃,打算在疫情結束後補償或增加的消費。從調查數據來看,絕大部分消費者均擁有積極消費態度,打算疫後吃喝玩樂一番,將憋了幾十天的消費慾望,盡情釋放出來。顯然,對於正處於復工復産的商家而言,乃是一個強有力的積極信號,意味線下消費並非完全消失,只是暫時被疫情壓制著,疫後則會迎來報復性反彈,令社會各界對未來經濟復蘇,更加充滿信心。 

  新冠疫情對零售、娛樂、旅遊、餐飲等行業造成沉重打擊,受制于各地民眾“宅居抗疫”,線下消費陷入低迷狀態,這些領域的商家大都關門歇業,經營受到很大影響。目前,很多商家因收入劇減,成本高居不下,而陷入發展困境,急需紓困。雖然各地政府給予了一定的優惠政策支援,但只能解燃眉之急,並非長久之策,還是需要等待疫情過後,重新恢復正常經營,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此前,曾有一些人認為,線上消費替代了線下消費,加之很多人收入減少,即便疫情終結之後,也不會迎來線下消費的報復性反彈。這種聲音一度令眾多商家擔憂,在承擔疫情損失之際,開始考慮疫後的發展問題,如果沒有報復性反彈的話,那麼很多商家將無法繼續維持生存,將不得不選擇關門倒閉。而從調查結果看,這種擔憂實則有些過度,近九成的消費者準備“補償性消費”,足以實現疫後線下消費的快速反彈,對衝大部分商家的疫情損失。 

  事實上,隨著社會經濟步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線下消費已經發生了質變,不再是單純的“買買買”,而是融入了更高層次的體驗式消費,重視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讓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獲得更有價值的精神享受。顯然,這些以體驗式消費為主的線下消費行業,乃是線上消費所無法替代的,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在疫情期間被壓制得越久,疫後也就會反彈得更高,必將會得到更長遠的發展。 

  調查數據表明,在疫情結束後,恢復性甚至補償性、報復性消費得以釋放,被壓抑的消費必將重回正軌,這是好現象,彰顯中國經濟的韌性,值得引起各方重視。當務之急,政府和商家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迎接線下消費的反彈行情。一方面要加強防控工作、穩步推進復工復産,逐漸放鬆防疫政策,促使市場恢復正常化,另一方面則要加強市場監管工作,警惕“補償性消費”衍生的消費糾紛增多,督促商家把好商品和服務的品質關,切身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江德斌)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