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more>>

搞好環境保護 推動綠色發展上新臺階

時間:2017-07-06 09:20:20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張林

  切實把綠色發展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了宏偉藍圖,要求加快構建適應綠色發展的空間體系、産業體系、城鄉體系和制度體系,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生態財富,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全省環保部門要認真領會黨代會精神,增強使命擔當,硬化工作措施,著力抓好各方面重點工作。

  緊緊圍繞全省環保“一號工程”,打好藍天保衛戰。將成都平原地區大氣污染防治作為全省環保“一號工程”,集中全力實施攻堅。確保2017年全省藍天數多於去年,持續霧霾天數少於去年,在已有5個地級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全面達標的基礎上再增加2個達標城市,特別是成都市的空氣品質要有明顯改善。

  具體措施將通過實行嚴格的污染源清單制和網格化管理,進一步搞準成都平原地區大氣污染源清單,並按照輕重緩急排序,把污染源清單納入環境監管網格,層層落實到鄉鎮、街道,明確目標責任,實行專人負責,確保成都平原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專人巡查。在此基礎上細化硬化已採取的管用措施,持續精準發力,對環境治理行之有效的硬性措施進一步落地落實,不打折扣。還要強化聯防聯控聯治,通過進一步健全成都平原地區8市聯動機制,統一步調真抓實幹,盡全力減少持續霧霾天數。前不久省環保廳與中國環科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組建了由71位國家級專家、院士構成的四川大氣污染治理專家顧問團,下一步還將與“國家隊”深度合作,借助專家智慧把脈問診,找準癥結,對症下藥。

  堅定不移治理水污染,打好碧水保衛戰。集中力量啃“硬骨頭”、打攻堅戰,從污染最重的沱江、岷江流域入手,制定全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分成都、德陽等控制單元一項一項落實具體污染防治措施。確保成都市主城區年底前全部消除黑臭水體;再選3-5個條件較好的市(州)年底前實現城區內全部消除黑臭水體;對24條重點小流域選擇12條重點發力;21個市(州)政府所在地的41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百分之百達標。

  實行“七個聚焦”:一是聚焦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精準發力。以強力控制和削減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等污染物為主攻方向,以岷江、沱江流域為重點整治區域,以金沙江、嘉陵江、長江幹流(四川段)三大流域為重點保護區域,全面實施嚴重污染水體整治、良好水體保護、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四大工程。二是聚焦重點行業精準發力。實施重點行業企業清潔化改造和達標行動,完成清潔生産、幹熄焦技術、冷凝水解析技術、綠色酶法生産技術、鉻減量化和封閉迴圈利用等技術改造。三是聚焦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精準發力。將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作為實實在在的環保民生工程,今年全省消除 62 條黑臭水體。四是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飲用水水源保護精準發力。全面完成地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排查和整治,清理保護區內違法設施和排污口。五是聚焦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精準發力。年底前依法全面取締拆除江河源頭區、水資源涵養區、水環境敏感區等畜禽養殖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六是聚焦良好水體保護精準發力。重點保護嘉陵江、青衣江、紫坪鋪水庫、瀘沽湖等重點生態功能水體,全面清理拆除排污工礦企業,保持流域自然生態環境,確保水質穩中趨好。七是聚焦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精準發力。實施《四川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加快城市和重點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和污泥處置建設。

  加強環境保護督察,層層壓實環保責任。2016年以來開展的省內環保督察,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和勇氣。環保督察只能持續加壓加碼,不能半點鬆勁,必須倒逼一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久拖不決的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到位。重點採取六項舉措:一是公示公開。按照要求,督促各市(州)向社會公開環保督察報告、環保督察整改方案,並限期完成整改任務,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二是掛牌督辦。針對重點問題整改不力、重點區域問題突出、重點縣區“降溫回潮”苗頭,實行掛牌督辦,對問題死盯不放督促解決。三是公開約談。對未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環境品質不升反降、未完成年度環保目標任務的地區,對其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實施約談。四是媒體曝光。借助和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宣傳報道市縣、企業在環保方面做得好的先進典型,批評曝光違法違規的反面案例,通過正面引導、反面督導,督促問題整改,用輿論手段為環境保護鼓與呼。五是移送追責。追責不是目的,整改才是關鍵。對發現的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涉嫌違反環保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的線索,通過責任追究,倒逼工作落實。六是區域限批。對個別地區環境問題突出、執法明顯偏軟且環境品質不升反降的,將抓典型、區域限批,迫使有關政府進一步堵住增量,消化存量,優化結構,改善品質。

  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增強執法硬度和公信力。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要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形成環境保護依法治理新局面。具體舉措:一是加強環境執法。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通過夜查、暗查、節假日突擊檢查、交叉檢查和聯合檢查等方式實行“全天候”執法攻堅。二是守住底線把好門檻。以規劃環評為抓手,以生態紅線為遵循,引導和督促重點區域、重點流域、工業園區和建設項目認真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三是嚴格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將重點排污企業逐步全部納入環境信用管控,倒逼企業全面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推動環境管理轉型。四是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兩法”銜接。環保部門與公檢法機關和法制辦等部門聯合開展“打擊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專項活動”,形成聯手打擊環境違法犯罪高壓態勢。五是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認真落實依法治省要求,嚴格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完善行政權力清單,強化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案卷評查,完善公眾參與制度,主動接受各方監督。

  進一步從強化公民環境意識上下功夫,形成環境保護政府發力、企業用力、老天給力、全社會合力的良好氛圍。一是著力培育生態文化,倡導綠色生産生活。動員廣大群眾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推動全民在衣食住行娛等方面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方式轉變。二是強化宣傳教育。推進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理念進機關、進單位、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推動形成人人都是環境保護的倡導者、參與者、實踐者,而不是旁觀者、責難者、損害者,引領全民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心、出一份力、擔一份責,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

  (作者係省環境保護廳廳長)

  原標題:搞好環境保護 推動綠色發展上新臺階

圖片新聞
一週圖集精選 | 圖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