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科技助推中國海洋探索走向縱深[組圖]

發佈時間: 2017-06-09 07:33:34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張謇”號科考船停泊在新不列顛海溝作業,採集深淵科研樣品和數據(2016年8月25日攝)。

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和裝備水準提升,中國海洋探測能力不斷提高,逐步走向深海、遠海,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中國的海洋探索橫貫大洋東西、遠達南北極地、深入世界最深海溝,為國家開展海洋環境的預測、預報,防災減災,以及深遠海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深漁:挺進“深藍”豐富百姓餐桌

隨著養殖技術和海工裝備技術的突破,漁場正從近岸淺海向離岸深海挺進。

中國海洋大學牽頭的協同創新團隊正探索在黃海冷水團養殖大西洋鮭,這是首次在溫帶嘗試冷水魚類養殖,而且將為我國離岸深海養殖奠定基礎,有望引發新一輪海水養殖浪潮。

中國海洋大學原副校長、教授董雙林介紹,高品質冷水魚類,如大西洋鮭和虹鱒等魚類,一直是我國海水養殖的空白。因為我國無寒帶海域,從渤海至南海,夏季海水溫度太高導致鮭鱒魚等冷水魚類無法存活。

董雙林説:“高溫季節時,可將養殖網箱下沉至冷水團,或將冷水團的水抽到養殖工船中,保證鮭鱒魚越夏。”

我國建造的高端深海漁業養殖裝備也在“走出去”。日前,世界首座半潛式智慧海上“漁場”——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臺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交付,它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半潛式智慧海上“漁場”,集自動化養殖技術、現代化環保養殖理念和世界頂端海工裝備設計于一身。(記者張建松、劉詩平、張旭東、蕭海川、胡喆)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