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魚幹基本都是預訂,大部分是來垂釣的客人的,現在我女兒也開始在網上賣了,我不懂,就知道養魚。”周金玉如今自己也成立了公司,對外的業務都交給女兒打理,自己還是重復著數十年來的漁民生活,每天晚上要起來3、4趟檢查300多畝魚塘,“今年做了800多條風魚幹,都賣完了。”
來到周金玉的漁場已經是中午了,吃完飯,正好趕上捕魚,他説,一次下去,總要捕個6千多斤,光是按分量算,也要4萬多塊錢,而這其中,又只有6年以上的大魚,他才會拿來做風魚幹,一年就這麼一個時段。 攝影 王川 中國網圖片庫
“我的魚幹基本都是預訂,大部分是來垂釣的客人的,現在我女兒也開始在網上賣了,我不懂,就知道養魚。”周金玉如今自己也成立了公司,對外的業務都交給女兒打理,自己還是重復著數十年來的漁民生活,每天晚上要起來3、4趟檢查300多畝魚塘,“今年做了800多條風魚幹,都賣完了。”
來到周金玉的漁場已經是中午了,吃完飯,正好趕上捕魚,他説,一次下去,總要捕個6千多斤,光是按分量算,也要4萬多塊錢,而這其中,又只有6年以上的大魚,他才會拿來做風魚幹,一年就這麼一個時段。 攝影 王川 中國網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