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廣州嬰兒島24小時記錄:記者目睹8場離別目送8個嬰孩被棄[組圖]

時間: 2014-03-24來源: 北京青年報責編: 李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廣州嬰兒島24小時記錄:記者目睹8場離別目送8個嬰孩被棄

2014年2月26日晚上到28日清晨,廣州“嬰兒安全島”夜間開放的兩個12小時,記者候訪目睹了8場離別的悲劇,目送了8個嬰孩被遺棄,走向從此沒有父母相伴的命運。圖為27日,一直都顯得鎮定和堅決的男人,在離開的路上越走越遠,面對路口繁華的街市,背對放下孩子的安全島,男人終於忍不住哭出聲了。隨後,兩人消失在路的盡頭。 圖片來源:cfp

有待完善的救助之路

劉釗説,他最為期待能獲得政府部門的幫助,“他們能給我一些幫助,孩子我是肯定不會送去的”。

民政部門表示,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會適時重開“嬰兒安全島”。

但重開沒有具體時間表,一名福利院內部人員甚至悲觀地認為,棄嬰島的重啟會無限期延遲下去,直到後期保障跟得上、能夠馬上分流。

“現在最怕的是孩子被遺棄在外面,你看這條路多偏僻。”3月18日晚,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朱靜君前來探班。自3月15日晚上起,棄嬰島周邊就有社工來“守島”,在路燈、手電射出的光圈下,她們安撫、勸阻家長,併為他們登記,提供兒童救助諮詢。“嬰兒安全島”關閉當晚,包括劉釗在內,共有四撥不知情的家長,被社工勸離。次日,又有兩撥被勸走。到3月18日晚,這個數字降為零。

何處是歸途?朱靜君認為,我國的社會福利水準太低,尤該呼籲政府能夠推行孕檢免費,因為只有母親的健康才有家庭的幸福。

根據中國兒童福利和收養中心粗略統計,全國各地設立的“嬰兒安全島”接收的棄嬰,99%都是病殘兒童。

安全島應該是最後一道防線。朱靜君表示,工作中發現很多家長對於社會救助體系不了解,不知道如何申請救助、孩子又符合哪種政策,她們將積極收集各地民政系統的政策資源和慈善機構的救助資源,準備編寫成小冊子,發放給家長。同時,對一些居住在廣州的棄嬰家庭,將考慮分流到街道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由街道社工繼續跟進。

但蘇揚對依靠救助機構這條路並不樂觀,他跟多名家長交流過,“那些申請操作起來很繁瑣,要各種證明材料,但有些孩子實在等不了,如果整個社會的兒童福利保障機制不行,單靠那些慈善機構,是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至於劉釗,在妞妞出生後,並未嘗試過任何社會救助,他甚至搞不清大病醫保的概念,執著地堅持“不可能有白飯給你吃”的推定,以為兒童參保就是要自己到保險公司買保險,“知道孩子有病,保險公司不可能賣給你吧?”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詹成付透露,民政部正在研究對接收棄嬰較多的福利院給予一定資助,並協調當地資源予以分流。此外,民政部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重病殘兒童社會保障政策,減輕其家庭負擔,減少被遺棄的風險。

劉釗夫婦還在焦急地等待社工提供進一步幫助,除了等待,兩人不知能為妞妞做點什麼。被勸回的第三天,他們曾帶著妞妞去大醫院檢查雙腿,醫生都開了檢查項目的單子,病還是沒看成。單子上的各項檢查費用加起來有4000多元,相當於劉釗兩個月不吃不喝能夠掙下的錢。他們拿不出。

劉釗説,如果有辦法救妞妞,我可以放下所有尊嚴。他最為期待能獲得政府部門的幫助,“這些問題政府應該出面解決。他們能給我一些幫助,孩子我是肯定不會送去的。”

但他也願意嘗試別的途徑。在福利院的勸諭信中,最後一條是“還可以向新聞媒體和民間慈善組織求助(報紙、電視、網路、廣播)”。儘管有顧慮,劉釗還是願意在媒體面前自揭傷疤,希望有社會機構及好心人士看到關於妞妞的報道,救孩子一命。

他對北青報記者唯一的要求是,給孩子的臉打個馬賽克,“也許以後,這個孩子還有很長久的生活。”

在臨別前,他木然地站在出租房門口,説自己也做好了最壞的準備,“如果我維持不了,孩子最終還是只能走向福利院。”(文字來源:北京青年報)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轉到

 

/ 6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