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看中國

【非遺】全國最大的地方劇種——豫劇

支援←→鍵翻頁 發佈時間: 2015-03-1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孫凱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豫劇角色行當由“生旦凈醜”組成。圖為豫劇著名摺子戲《三哭殿》中老生唐王李世民扮相。中國網圖片庫 孫凱/攝

豫劇角色行當由“生旦凈醜”組成。圖為豫劇著名摺子戲《三哭殿》中老生唐王李世民扮相。中國網圖片庫 孫凱/攝

豫劇流行于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陜西、甘肅、新疆、台灣等十幾個省區,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居全國各地方戲曲之首。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豫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豫劇舊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自明朝中後期,在中原地區盛行的時尚小令基礎上,吸收“弦索”等藝術成果發展而成。由於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曾叫“河南謳”。新中國成立後,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經過幾代老藝術家的不斷改革和創新,正式更名為“豫劇”。1980年舉行了“豫劇流派彙報演出”,逐漸形成各大豫劇流派,出現了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這次匯演有著重大意義,從藝術和影響力上確立了常香玉為首的、常陳崔馬閻五大旦角流派。

豫劇角色行當由“生旦凈醜”組成。按一般的説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臉。戲班組織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臉,四兵四將四丫環;八個場面兩箱官,外加四個雜役”。“四生”即老生、大紅臉(紅生)、二紅臉(武生)、小生;“四旦”即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閨門旦)、老旦、帥旦;“四花臉”是黑頭(副凈)、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醜)。

豫劇樂隊的文場主奏樂器,早期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員兼吹嗩吶)、二弦(竹或木質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撥彈樂器)。20世紀30年代,樊粹庭先生節借鑒山東梆子的伴奏樂隊,引進了板胡,大弦、二弦逐漸棄置,改用中音板胡為主弦。50年代以後,一般的文場中逐漸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悶子、大提琴等。有的還增加了墜胡、古箏等。

1   2   3   4   5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