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驅動的科學研究”為原始創新提速

發佈時間: 2023-04-03 15:15:5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佳 | 責任編輯: 楊佳


中國網訊(記者 楊佳 王瑞芳 攝影報道)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逐步應用於百行千業諸多領域。對科學研究領域的應用將會帶來哪些影響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近日記者走訪了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

與火爆網路的通用型人工智慧ChatGPT不同,AI for Science(“人工智慧驅動的科學研究”)是新的科學研究範式

在科研工作中長期面臨著一些困境。一是基礎研究在解決實際問題當中遇到的困難。二是試驗手段,收集、處理和分析數據的手段效率相對低下。三是科研團隊存在重復建設,工作效率亟待提高的問題。四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大多依靠經驗和試錯的方式。

人工智慧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手段。人工智慧驅動的科學研究可以全面提升利用基本原理的能力;顯著提高共性工具的效率與精度;實現規模化、去中心化的測試;加速科研與産業的連接;批量培養兼具工程思維和工程能力的科研領域開發人才,從而大幅提升科研生産力和創新效能。

“AI for Science是全面實現原始創新的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副院長李鑫宇在介紹中提到,2018年鄂維南院士首次提出AI for Science概念,到如今人工智慧在科研領域所産生的作用已達成行業共識。

DPA-1 首個覆蓋元素週期表近70種元素的深度勢能原子間勢函數預訓練模型。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 供圖


2020年,鄂維南院士團隊將人工智慧方法、高性能計算與物理模型相結合,首次實現上億原子的高精度分子動力學模擬。億級是什麼概念?過去這個模型原子數量級是萬,深度勢能分子動力學的出現一下提升了四個數量級,也因此一舉奪得當年全球高性能計算領域的最高獎項的“戈登·貝爾”獎。

分子動力學模擬是人們研究微觀世界的基本方法,可以揭示微觀世界的基本原理、精確模擬微觀粒子的狀態。如果將其比作一個超高解析度的顯微鏡,它不僅僅能幫助我們看到一個物質全貌,還能一級級放大,看到一個分子、原子,以及這些微觀粒子的相互作用。

2021年,以鄂維南院士領銜,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正式成立 。當年年底,AI for Science就被評為阿里巴巴《達摩院2022十大科技趨勢》之首,並預測未來三年,人工智慧將在應用科學中得到普遍應用,在部分基礎科學中開始成為科學家的生産工具。

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副院長李鑫宇(左)、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研究員戴付志(中)、北京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研究員陳幟與記者座談。


AI for Science給了我們一個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 北京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研究員陳幟告訴記者。他所研究領域是航空航太推進技術,曾在海外學習工作了十餘年,與領域內的頭部企業有過深入的合作。

陳幟告訴記者,這類巨無霸公司都有一套完整自洽的系統,已經形成全週期的産業鏈。他例舉了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土星五號火箭發動機的例子。該型代號為F1的發動機研發是建立在3000多次完整測試基礎上的,這筆鉅額花費相當於當年美國GDP的百分之二,而現在通過先進的燃燒模擬可以將成本減少一個量級。

在陳幟看來,縮小差距,甚至走到前面去的機會是借助人工智慧、高性能計算等先進技術,發展更多類似DPA-1的科學領域AI大模型,構建全新的計算輔助研發模式(例如將工程設計師同時訓練成為Prompt Engineer提示詞工程師),才有可能重塑整個行業。

材料課題方向的帶頭人、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研究員戴付志對此也深有感觸。他舉例説,過去一代材料的研發週期大約需要20年的時間。現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為新材料的研發提供方向性指導,研發過程正走向“計算指導試驗、試驗反饋設計”的理性設計研發模式,這將極大的減少試錯的盲目性,縮短驗證週期。

“快”也是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副院長李鑫宇在介紹AI for Science時用的較多的一個詞。介紹情況時他提到,“我們希望的是用AI加速科學計算,且在數量級上進行突破。

在與記者交流中,他還不止一次提到,新方法帶來的巨大變革,可能就在眼前,在五年的時間尺度內。

李鑫宇認為,在“人工智慧驅動的科學研究”中培養一批兼具工程思維、工程能力的科研領域的開發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他解釋説,在將原理變成代碼,再把代碼組成軟體的過程中,我們仍缺乏大量懂得底層科學原理且具有工程思維的人才。

交流接近尾聲時,李鑫宇匆匆與記者告別,趕往下一場工作會議。

如今,深度勢能原子間勢函數預訓練模型DPA-1、科學智慧廣場(AIS-Square)等科學計算領域重要的基礎設施已發佈應用,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的一個個創新工具方法也正在加速落地,一個個應用項目也在加速推進中。

前幾日,科技部會同自然科學基金委近期啟動“人工智慧驅動的科學研究”(AI for Science)專項部署工作,逐步構建以人工智慧支撐基礎和前沿科學研究的新模式,加速我國科學研究範式變革和能力提升。

可以預見,“靈光一現”發現科學原理的方式,很快將成為過去。


網站無障礙